十天的淞沪血战中,胡宗南始终在前线指挥,日夜在战场指挥抚巡,从未离去,官兵见之,无不感奋。”淞沪会战之后,胡宗南又率部在豫东大战土肥原师团,参加过武汉保卫战;在抗战后期,在对日作战中,曾先后取得过灵宝大、豫西反攻战等胜利。作者用两章的篇幅如实详细地描写了胡宗南在抗战中的活动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又如,胡宗南被蒋介石称为“模范军人”的楷模,是公认的蒋介石的嫡系心腹,一生愚忠于蒋介石。但在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胡宗南同蒋介石关系的另一面:胡宗南对蒋介石的信心也曾产生过动摇,有过怀疑,甚至也曾有过对抗。特别是在1949年秋胡宗南兵退汉中时,周恩来让胡宗南的友人胡公冕出面,遣密使张新(黄埔军校三期毕业生,原胡部整编二十四旅旅长,在陕北被解放军俘虏)去见胡宗南,动员胡宗南率部起义。胡宗南在驻地三次秘密召见张新,反复询问,感情激动不能自已。--反映了胡宗南这一阶段思想的苦闷与彷徨。
再如,胡宗南过去被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是“志大才疏”。确实,本书如实地写了他在一生军事生涯中的许多败笔,如他自己所承认,“他当团长时指挥最得手,部队再大了指挥就不如意了”。尤其是他在指挥所部进攻延安与陕北时,在历次战役中犯了许多错误,损兵折将,失地扰民。他远不是毛泽东、周恩来的对手。但本书也如实地写了他不仅在北伐、抗战中打了许多恶仗、许多胜仗,而且在与解放军的交锋中,也曾在1948年3月指挥西府战役--国民政府方面称之为“泾渭河谷之役”时,吸取教训,改变作风,果断决策,指挥凌厉,以大兵团迅速推进,与友军密切配合,一举包围了西北解放军的主力与彭德怀等高级指挥人员,给解放军重大杀伤,成为国民政府军在一片兵败声中难得的重大军事胜利,显示了他作为一位职业军人与高级指挥官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