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胡宗南大传 > 第5章完结

第5章完结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代序)(2)

本书除了对胡宗南在历次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中的表现以浓墨重彩加以描述外,还对胡宗南一生刻苦自励、为人宽厚、关心部属、较正直清廉等多方面都有所论述,许多皆是我们以前很少了解,或者是知之不详,或者是虽知道而忌讳不敢写的内容。~小^税′C·M/S′ ,勉·废!粤_毒\本书作者以对历史与广大读者负责的态度,将这些对传主来说十分重要的内容,经过认真的调查考订,秉笔直书将它们写出来了,从而使得传主人物形象显得真实而又丰满。

其次,本书对传主胡宗南一生历史活动的动机与原因,进行了客观的令人信服的分析与评论。

我们在研究国民党将领,特别是那些以反共著称者,往往是对其反共活动大加挞伐,而对他们的反共动机和原因很少论及,或只作简单化的甚至是谩骂式的结论。但在这本关于胡宗南的传记中,作者能避开感情因素,超脱党派之争,站在历史的高度,对胡宗南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思想变化与人生抉择,作出冷静、客观、实事求是、令人信服的分析与评论。

例如作者在分析胡宗南在北伐战争与大革命失败时,为何倒向蒋介石、而未能像有些黄埔生,如徐向前、陈赓、林彪那样,跟共产党走的原因时,就从当时中国的大环境与传主所处的小环境,进行详细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论述了胡宗南长期接受的思想文化教育,胡宗南已走过的人生道路与复杂的社会关系,“胡宗南从小接受与形成的浓重的封建思想,以及他从蒋介石那里接受的新军阀思想,压倒了他脆弱的民主革命思想。′1-3\3,t·x_t..?c/o.m′他对蒋介石对他的赏识与提拔的感激与忠诚,他的雄心与野心,他对三民主义的迷恋、对社会主义与共产党的毫无认识与深刻偏见……使他走上了他以后将要走的人生道路。”尤其是本书将胡宗南在当时与蒋介石、张静江、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等国民党党政要人的关系,同胡宗南与周恩来、胡公冕等中国共产党要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作者在书中论述道:

胡宗南进入黄埔军校后,接触到国共两党的许多重要人士。但无疑,给胡宗南影响最大的,是军校校长蒋介石。\鸿?特?晓·税?枉\ ·埂¨歆¢最?全`蒋介石不仅是胡的浙江同乡,是胡的直接领导,而且在胡看来,蒋有着追随孙中山革命多年的光荣历史,有创建黄埔军校与国民党党军的巨大功劳,有坚毅果敢的领袖性格与军政指挥才能。胡为他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器重与迅速提拔而兴奋与感激。胡早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接受的封建忠君思想,这时在他脑子里活跃起来了。他感到自己找到了一位“明主”与领袖,越来越紧地将自己的命运与蒋介石联系在一起。在这同时,胡宗南与其他国民党右派领导人也联系颇多。如张静江系湖州南浔人,是胡宗南的同乡,……对陈果夫、陈立夫等,胡也建立了日益密切的关系。

相比之下,胡宗南与黄埔军校中的一些共产党人虽也有接触,如对周恩来,胡常去看望他,表示十分敬佩;再如对担任军校警备司令的胡公冕,胡宗南还与之建立了十分密切的私交。但胡宗南受他们的影响则是很微弱的。胡宗南的思想始终停留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时代的迅速前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到来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重大原则问题,几乎毫无认识,甚至还有抵触与抗拒。这就决定了胡宗南在这时期的政治倾向日益右转。在1924年底到1925年,黄埔军人中先后成立了左倾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右倾的“孙文主义学会”,斗争越来越激烈。胡宗南最终选择了右派,在1925年12月底第二次东征胜利后,他在驻军潮梅时,正式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代序)(3)

胡宗南从这时开始,将他一生的命运捆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集团身上。

从作者这段精彩的论述中,我们可以认为,胡宗南在北伐战争与大革命失败时倒向蒋介石,可能更多地是由于他对蒋介石高度赏识与破格提拔他的感恩思想,是由于他对自己的前程与抱负着想,认为跟着蒋介石、张静江这些浙江同乡前辈与执掌国柄的党国要人,可能更容易实现自己成为历史大人物的雄心与野心。对胡宗南而言,考虑个人前途胜过考虑党派政见之分。这在当时的黄埔学生中是较为普遍的。从这一角度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