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逃离延安--“重点进攻”的彻底失败
第九章兵败关中
(一)西府之战“围歼”彭德怀功败垂成
(二)渭北三败
(三)被中共宣布为“战争罪犯”
(四)不战而弃西安
(五)胡马“联合”反扑的失败
(六?被赶出关中的扶郿之役
第十章汉中徘徊
(一)退守秦岭--“中国的马奇诺防线”
(二)与宋希濂密谋移军滇缅边界
(三)反扑宝鸡再遭失败
(四)蒋介石拒绝了胡宗南的撤军方案
(五)经营大巴山防线
(六)拒绝周恩来的说降
(七)“西北王”永别西北
第十一章川康覆灭
(一)反对蒋介石的“川西决战”计划
(二)“西北王”变成了“西南王”
(三)镇压刘文辉与邓锡侯的“反叛”
(四)成都陷入重围
(五)胡宗南军事集团的覆灭
(六)徒劳的西昌挣扎
第十二章海岛暮年
(一)败退台湾后的弹劾风波
(二)改名换姓赴大陈
(三)看海听涛守澎湖
(四)油尽灯枯病逝台岛
附:胡宗南生平简谱胡宗南大传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代序)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代序)(1)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代序)
茅家琦张连红
经盛鸿教授撰写的《胡宗南大传》最近出版了,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胡宗南的学术传记。?狐_恋~闻!茓. !冕′沸*悦!读~-E+Z.晓,说?王* +已-发·布¨最~新¢蟑+截¨
胡宗南是国民党内一位重要而又复杂的政治军事人物。如何撰写一本客观、公正、经得起时间考验与历史检验的胡宗南传记,殊非易事。1965年7月16日,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谈到如何撰写国民党将领传记时,举了胡宗南的例子。_h.u?a′n¨x`i!a¢n¢g/j`i!.+c~o^m+他说:
胡宗南,我和他打过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听说他进黄埔前当小学教员,蛮有点正义感;进黄埔后,他和蒋介石搭上了“老乡”,跟着蒋介石跑,这当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黄河流域,他也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兵败大西南,也对抗过蒋介石……要写好他们,还是鲁迅先生总结《红楼梦》的经验,“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见《浙江作家报》总第47期)
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读到了经盛鸿教授撰写的《胡宗南大传》,读后感到全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点,就是做到了“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国民党人物传记中,往往只强调传主消极反动的一面,忽略其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一面。对胡宗南,过去我们总是强调他“反共”的一面,但对他的抗日活动则总是避而不谈。本书根据可靠的史料,叙述了这段历史:在抗战爆发前夕,胡宗南看到日本向中国步步紧逼,十分愤慨,“常以不得参与淞沪、长城作战为憾,……对宋哲元冀察中立化尤为憎恶,敌忾心特强。”(本文中引文部分,凡不注明出处的,均为经著原文。)为了准备对日抗战,胡宗南在其所部第一军举办了“全军军官短期训练班”,培养抗战人才与抗战意识。抗战爆发后,胡宗南率所部第一军参加了淞沪抗战,“第一军官兵面对装备先进、进攻凶猛的日军毫无畏惧,同仇敌忾,以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攻击,几乎每一块阵地都经过反复的争夺,使日军付出巨大的代价。”“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