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恐怕皇上的奢侈之心就会产生了。”王旦以为不会如此。李沆又以境内四方的水旱盗贼之事上奏,王旦认为琐细小事不应当烦劳皇上。李沆正色说:“皇上年少,应当知道四方的艰难。要不然,血气方刚,不是留意于声色犬马,就是沉溺于土木、甲兵、祷祠之事。我老了,已看不到这个结局了,但这正是您日后之忧啊。”等到李沆死后,真宗以为契丹已和,西夏献纳款项,于是日渐骄奢,大搞封禅,大营宫殿,而且还起用佞臣王钦若、丁渭等。王旦方才大悟李沆的先见之明,于是叹道:“李沆真是贤圣之人啊!”当时的人也称李沆为“圣相”。
为什么说沈伦为官“清介醇谨”
沈伦(909~987),字顺宜,开封太康(今河南开封)人。太祖即位,沈伦自宋州观察推官召为户部郎中,奉旨出使吴越,上奏了十多件与民有利的事情,太祖均听纳了。归朝,道经扬、泗两州,恰逢饥荒,郡中长吏对沈伦说:“郡中的军用储粮尚有百多万斛,如果借贷给农民,到秋收后回收新粮,这样,公私都受利,不过,这件事只有由您上奏才行。”入朝,沈伦便把这件事悉数奏上。朝廷官员反对说:“现在以军粮赈济饥民,如果到时候回收不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沈伦回答道:“朝廷以军粮济民,必当招来祥瑞之气,导致五谷丰收,哪里还有什么水灾旱灾呢?这件事应当取决于皇上。”太祖当即命令发放军粮,以赈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