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鋹只得派遣他的弟弟刘保兴率领士卒抵抗宋王朝的军队,潘美当即率部前往,来到距离广州城一百二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b!i·q¢i¨z*w¨w?.*c^o!m¨刘鋹拥兵十五万,环绕山谷,坚壁以待。潘美视察军情后,对其他将领说:“敌方使用竹木为栅栏,如果用火攻,对方必然溃乱,然后用精兵左右夹击,肯定会大获全胜。”因此潘美分别派兵几千人,每人手持两把火炬,秘密潜伏在栅栏旁边。等到天黑,一齐点火,火借风势,燃烧得特别旺盛,潘美挥兵急攻,刘鋹长大败,被斩几万人。于是潘美乘胜追击,长驱直入广州,并擒获刘铱,随即送往京师。
开宝七年(974),太祖商议征讨江南。九月,太祖派遣潘美与刘遇等率兵先赴江陵。十月,又令潘美与曹彬同行,向秦淮方向进军。当时舟楫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潘美就下令说:“我接受诏令,率领几万强将精兵,旗开必胜,怎能被秦淮河水隔而停滞不前呢?”于是挥兵渡河,大败了南唐的军队。接着进逼金陵,李煜在金陵城中布防水、陆兵共计十万,潘美率兵袭击,大败对方。国主李煜感到非常危急,只好派遣徐铉前来请求不要急于攻城,太祖不答应,仍然诏令各方将领进攻,以促使李煜归附朝廷。~晓.说·宅, ·庚`新+嶵\全-李煜优柔寡断,潘美和大将曹彬日夜攻城并进,最终平定了南定。
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派遣将领征讨太原,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判太原行府事。平定并州后,接着征伐范阳,任命潘美为幽州行府事。等到班师回朝,太宗又任他兼领三交都部署,留守捍卫北部边境。三交在西北三百里之外,地名叫固军,这里地势险阻,是北部边境的咽喉。潘美派兵偷袭,因此据为宋有。又积粮屯兵于此,从此北部边境得以安宁。
为什么说李沆是“圣相”
李沆(hǎng)(947~1004),字太初,沼州肥乡(今河北肥乡)人。李沆年少好学,器度宏远,他的父亲李炳曾对人说:“我的这个儿子他日必定能够当上宰相。”太平兴国五年(980),李沆考中进士甲科,由此走上仕途。
淳化二年(991),李沆判吏部铨,某日陪侍太宗游宴,太宗对其熟视许久,说:“李沆风度端庄高雅,真有贵人之相!”第二年,便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后因事被罢。·顽_夲_鰰`戦^ ¢庚`新/最!全,真宗即位,又迁其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并于咸平初年(998),升任宰相。当时契丹侵犯边境,真宗赴边督战,命李沆留守京都,京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真宗曾询问治理国家的关键,李沆回答说:“不要任用浮薄新进、喜欢生事邀功的人,这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真宗又问具体指的是那些人,他说:“像梅询、曾致尧等就是。”
一个傍晚,真宗派使节持手诏告谕李沆,打算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使者的面把手诏烧掉,并让使者附带上奏说:“就说微臣李沆以为这件事行不通。”真宗最终取消了立刘氏为贵妃的念头。时间长了,真宗对李沆从来就没有密奏感到特别奇怪,便问李沆:“朝中大臣人人都有密奏,唯独你没有,这是为什么?”李沆回答:“我是宰相,公家的事就以公开讲,哪里用得上密奏?况且作为臣子而有密奏,不是谗臣就是佞臣,我特别憎恶这些人,怎么还能效法他们呢?”
当时,李继迁叛逆已久,实力日渐强大,企图谋取朔方。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是必争的战略要地,如果丧失,则周围的郡县都不能保全。真宗很疑惑,于是垂询李沆。李沆说:“李继迁一天不死,则灵州一天不能回归朝廷。倒不如给当地州将发密诏,让军民迁入内地,这样,李继迁得到的只不过是一座空城罢了。”由于议论各异,真宗没有采纳其策,没过多久灵州就陷没了,真宗于是对李沆更加信重。
李沆为宰相时,王旦为参知政事,西北边境战事非常频繁,王旦感叹道:“我们如何才能等到太平,享受优游无事的快乐呢?”李沆说:“稍微有点忧患,可以引起警戒。以后如果四方太平,朝廷未必就没有事了。”后来契丹主动请求和亲,王旦问他怎么样?李沆说:“好是好,然而边患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