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在此赞后评论道:上述都是相关群盗的记录,龚圣与既为各人作赞,又写序论之。·午^4!看·书^ *已`发_布+罪~新_漳?劫!这是为什么呢?就如太史公司马迁序游侠列传,而又为其中的奸雄立传,此虽免不了后世之讥,但司马迁还是有勇气首次为陈胜、吴广立传,且为项羽作本纪,其中的意义是相当深远的,读者当自能体察。说明这“宋江三十六人赞”,是有一定史料价值的。然而,毕竟时间已过了百数十年,又经过了民间文学的加工,所以其中定会有经修饰而改动的地方。就以上述两张名单作一比较,也已有不少区别,如李进义与卢俊义,李海与李俊,关必胜与关胜,阮进与阮小二,朱同与朱仝,王雄与杨雄,张岑与张横。此外,《宣和遗事》中的公孙胜、林冲、杜千,《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的解珍、解宝,都只此一家,就是说此时在民间的传说中至少已有近四十位英雄的名字。由此我们想到,这三十六人中除宋江外,哪些人的名字还能基本保持原貌呢?
我们在《三朝北盟会编》卷六中看到宣和四年五、六月间,将军赵明与“招安巨寇”杨志“将先锋军”,随大将辛兴宗等北上抗辽的记载。*零*点¨墈?书_ ^首?发¢《宋会要辑稿·兵》载,此时由童贯、蔡攸所统领的征辽大军中,杨志为东路军将军之一。后杨志还随种师道解救太原之围,均立有战功,受到过皇帝的嘉奖,皇帝御批:“当优与推恩”。说明“青面兽杨志”确有其人,他在招安后已成为宋王朝官军的大将。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建炎元年(1127)七月,“贼史斌据兴州,僭号称帝。斌本宋江之党,至是作乱”。第二年十一月“泾原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吴玠袭叛贼史斌,斩之”。有人猜测此“史”姓好汉应是“九纹龙史进”,由于年月的荏苒,“史斌”已被民间修改为“史进”。这里称“叛贼”,可见史斌曾随宋江接受招安,已为宋将,建炎初乘国事动乱,再次起事,然而第二年就被镇压了。
此外,最出名的大概要算景阳冈打虎的武松了,两张名单上都有“行者武松”的名字,但在宋代有关史籍中却并不见其大名,更不用说其打虎事迹了。/0.0~暁+说`网¢ ?首^发\大约在元人的杂剧中,开始出现武松故事。如在《义侠记传奇》中写到,武松自幼与贾氏订婚,因逼上梁山而与之失散,后来宋江受了招安,诸英雄都得了官职,武松也找到了贾氏,由宋江等作主,两人结了婚。明朝中叶流行的水浒故事《菽园杂记》有一个情节,说官府曾经悬赏一千万贯捉拿武松,这个数目仅次于宋江,据称此说源自张叔夜招安时的梁山泺榜文。《宣和遗事》载,武松征方腊回来,因战伤残废。遂于杭州六和塔出家为僧。清朝时,有人说在杭州铁岭关附近掘地得石碣,上题“武松之墓”。有人认为此恐杭人附会为之,不然为何南宋无一人言之,历四百余年却有此异闻?反正武松在杭州的各种传说不少,以致抗战前夕,杜月笙、虞洽卿等人还在西湖秋瑾墓附近搞了个“宋义士武松之墓”。然而,武松是否确有其人,还很难说。
晁盖其人也同时见于上述两张名单,以“铁天王”为号,然而排名却颇后。前者排在最后,后者排在倒数第三,可能这比较接近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宣和遗事》中记载了晁盖、吴加亮等八人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接着是官府追捕,郓城押司宋江星夜报信,叫晁盖逃走,八条好汉上梁山落草为寇。然后宋江杀阎婆惜,也上梁山入伙,后为众好汉之首领。可以说后来《水浒传》故事开张的骨架已经在这里具备,但是这一基本事迹是否历史真实,我们不得而知。还有晁盖是什么时候死的?当宋江三十六好汉横行齐魏时,他是否还在其中?我们还是不清楚。民间故事与《水浒传》中的晁盖,也有很多差别,但人们一般都认为晁盖是实有其人。如清朝初年,山东寿张县知县曹玉珂写的《过梁山记》就说:“晁(盖)、宋(江)皆有后于郓(城)。”至今山东郓城县西北晁庄村的晁姓人,都自称是晁盖后裔。然而翻开那里的《晁氏宗谱》,其记有九世祖&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