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大宋王朝 > 第249章完结

第249章完结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子,哲宗弟,曾封端王。/l!k′y^u/e·d`u¨.^c~o?m+元符三年(1100)哲宗无嗣而即位,到宣和七年(1125)传位钦宗,做了二十六年的皇帝。作为君主,他在政治上昏庸腐败,对内贪暴荒唐,对外懦弱无能,十足一个蠹国害民的统治者。然而他却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能诗词,着有《宣和宫词》已佚,近人辑有《宋徽宗诗、词》;工书法,自成一家,称“瘦金体”,有《千字文卷》等墨迹传世;擅丹青,花鸟山水,精巧深微。天机盎然,艺术上都有所建树,许多作品流传下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历史文献中著录有宋徽宗赵佶的大量绘画作品,他曾对臣下说:“朕万机余暇,惟好画耳。”可见他在绘画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仅以流传到今天的作品而论,其质量之高,人或称他为划时代开派之宗师;其数量之多,在宋代画家中也是非常突出的。据初步统计,赵佶的重要作品如今还流传在国内外的,共有二十余件。问题是这些传世作品中,到底有多少是赵佶亲制的手笔?对于这个问题,历来艺术界就有不同看法。.幻?想~姬` ¨已+发·布_罪.薪`蟑¢结,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说:“独丹青以上皇(赵佶)自擅其神逸,故凡名手,多人内供奉,代御染写,是以无闻焉尔。”这是说当时的名笔画手,大多被招入御画院,都曾为皇帝代笔作画,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被湮没了。徽宗在位二十余年,其间对画院特别有兴趣,也特别重视,大量吸纳人才,佳作自然喷涌,所以北宋画院是我国历史上皇家画院最鼎盛的时期。可悲的是,许多画家都需为风流皇帝代笔,成为御用画家。而赵佶作为皇帝,在侵占别人成果为已有的过程中也绝无羞耻之感,反而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元汤垕《画鉴》说:“《宣和睿览集》累至数百及千余册,度其万机之余,安得暇至于此?要是当时画院诸人,仿效其作,特题印之耳。然徽宗亲作者,自可望而识之。”史载,赵佶曾将从各地掠夺来的花石禽兽视为“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而陆续加以图绘,以十五幅为一册,累至千册,名曰《宣和睿览集》。这样庞大的画册,其中万余幅画,怎么可能是赵佶一人所绘呢?显然,其大部分是画院中画家的代笔,这些人有时需专门“供御画”。′E.Z?暁^税/王′ \吾¨错?内*容`其中许多画上虽有赵佶手书“御制御画并书”的字样,却也不一定是他的亲笔。《画鉴》说,赵佶的真迹,他“可望而识之”,但没有说明赵佶的亲笔有些什么特征,也没有举什么例子,所以不免是在自我吹嘘。

元王恽题《宋徽宗石榴图》诗:“写生若论丹青妙,金马门前待诏才。”也是说赵佶绘画,大有捉刀之人,许多作品,赵佶只是在画上加以自己的题印而已。南宋《秘阁画目》、《中兴馆阁录·储藏》对赵佶亲笔的“御画”和赵佶在别人画上题字的“御题画”,进行了分别记载,但后人仍有各种怀疑。

今人对传世的赵佶画也作了大量的分析考订,以下略作介绍。

如《听琴图》诸画,谢稚柳先生从画的题字方面推论其画的真伪。《听琴图》旧为清内府所藏,胡敬的《西清札记》说是赵佶自画像,画中弹琴者为赵佶,下右首低头静听者是大臣蔡京。图右上角有赵佶所书“听琴图”三字,左下角签署着“天下一人”款押,钤“御书”朱文一印。正中有蔡京题诗,传世的赵佶画,有蔡题的不止一幅,如《文会图》、《雪江归棹图》、《御鹰图》都有蔡题,可见当时在皇帝画笔上题字似乎还较随便。问题是所题诗的内容,差别很大。《听琴图》蔡所题诗为:“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问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这诗中,蔡没有一字对皇帝画笔加以颂扬。而《雪江归棹图》却题着“皇帝陛下,丹青妙笔”,还说:“盖神智与造化等也。”《御鹰图》蔡也题“皇帝陛下,德动天地”与“神笔之妙,无以复加”等等肉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