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大宋王朝 > 第166章完结

第166章完结

席间,赵普试探地问道:“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

赵匡胤道:“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萝\拉′暁.说? ¢埂`歆·醉~全^”

赵普又故意问道:“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

赵匡胤答道:“吾欲收太原。”

赵普沉思了许久,说:“非臣所知也。”

赵匡胤忙问其缘由,赵普慷慨陈辞道:“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挡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

赵匡胤听罢,笑着对赵普说:“吾意正尔,姑试卿尔。”④赵匡胤雪夜访赵普,最终奠定“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决定先用兵江南诸小政权,待统一南方后,再北上灭北汉,夺回辽占据的蓟(治今天津蓟县)、幽(治今北京西南)、云(治今山西大同东)等16州之地。!0*0-暁?税\蛧¨ +首¢发^此后,宋廷密切注视江南诸政权的动向,设法寻找出兵的借口,捕捉战机。并积极储备粮草,招募精壮,修缮兵甲,操练兵士,随时准备兵进江南。早在建隆三年九月。占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危,临终前,嘱咐其子周保权,一旦发生变故,迫不得已时,可“自归朝廷”⑤,即投降宋朝。周行逢死后,盘据衡州(治今湖南衡阳)的张文表起兵,袭取潭州(治今湖南长沙),又欲攻占击保权所在的朗州(治今湖南常德),企图取而代之,独霸湘湖地区。周保权一面派杨师瑶率兵抵抗,一面派人北上向宋廷求援。

赵匡胤即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调集各路人马,会师于襄阳(今属湖北),以讨伐张文表为名,出兵湖南。

宋军进兵湖南,须途经荆南节度使、南平王高继冲控制下的南平政权。此前宋朝使臣卢怀忠已侦知南平虚实,认为“高继冲甲兵虽整,而控弦(即军队)不过三万;年谷虽登,而民困于暴敛。南通长沙(今属湖南),东距建康(今江苏南京),西迫巴蜀(今四川),北奉朝廷(指宋朝),观其形势,盖日不暇给,取之易耳”⑥。¨s′o,u·s+o-u`2\0-2`5+.?c¨o*m?于是,赵匡胤又派使臣入南平,向高继冲提出宋军“假道”的要求。南平政权内部为此而争论不休,高继冲更是犹豫不决,束手无策,结果宋军未及南平同意,已兵临江陵(今属湖北)。高继冲见宋军压境,只得出城迎接。宋军不等他反应过来,其前锋已冲入城中,“分据冲要,布列街巷”⑦,就这样,宋军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平定荆南,得3州、17县、143500户。

宋军继续南下,进逼朗州。此时杨师瑶已击败张文表,平息了叛乱,因此周保权拒绝宋军入城。慕容延钊毫不理睬,依旧指挥大军攻入城中,生擒周保权。又镇压各处的反抗,迅速占领湖南,得14州、1临、66县、97388户。

宋占有荆湘,为统一南方开创了有利的局面,也直接威胁到盘据四川的后蜀政权。

后蜀皇帝孟昶对宋军南下,一举灭亡南平、楚政权十分恐惧。干德二年(964),他派使臣北上勾结北汉,请求发兵渡黄河南下,自己则出兵自四川北上,占据潼关(今属陕西)以西地区,“使中原表里受敌”,牵制宋军,解除对后蜀的直接威胁。孟昶此举,恰成为宋廷出兵的借口,赵匡胤笑道:“吾西讨有名矣。”⑧十一月。赵匡胤派6万人马,分两路伐蜀:一路由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统领,自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南下,进攻剑门(今四川剑阁北);一路由刘光义、曹彬等统领,自归州(治今湖北秭归)逆长江西上,直攻夔州(治今四川奉节东)。孟昶即以其子孟元哲为元帅,与知枢密院王昭远指挥后蜀军队抵抗宋军进攻。不料,剑门一战,蜀军一触即溃,王昭远被俘。王全斌攻破蜀军防线,挥师进逼成都。孟昶见大势已去,被迫献城投降。不久,刘光义亦率兵抵达成都。至此,宋军前后仅用66天,即灭后蜀,而得州45、县158、户534039。

宋军平定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