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 第8章完结

第8章完结

看来做伟人的儿子是件极为危险的差事,因为对雄伟大略的父亲而言,儿子有时只是一枚棋子,一枚可以随时挪开丢弃的棋子。¢欣/丸~ - ^神?占· .追*蕞*鑫\漳_节,

既然儿子我都可以消灭,谁还敢阻挡我前进的步伐!?孝文帝更加大刀阔斧地干起来。迁都后他第一件主抓的事是推广普通话(汉语)。以前呆在平城的时候,大家都用鲜卑语交流,跑到平城做官的汉人也得学习鲜卑语,不然上朝时朝廷还得提供个翻译。于是孝文帝下令:今后大家都必须讲普通话(汉语),不能再讲方言(鲜卑语)了。三十岁以上的可以慢慢改,三十岁以下的必须马上改。谁要是不好好学,还故意说方言,那就不要当官了。

这一招比大学生的四级考试和学位考试挂钩还歹毒啊。为了保住乌纱帽,那批鲜卑族的粗人也只好天天躲在角落开始背汉语单词。朝堂上,鲜卑贵族痛苦地用刚刚学会的汉语跟汉族官员争论国家大事;菜场上,鲜卑平民也在艰难地用汉语跟卖菜的大妈讨价还价。就这样,汉语开始扬眉吐气,成为了北魏唯一通行的语言。语言的冲击力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华夏文化一下子疾风骤雨般地在鲜卑贵族中流行开来。_k!a!n`s,h_u+a?p.p?.¨n`e?t?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9

孝文帝的改革

既然大家都讲汉语了,那么索性也取个汉人的姓名吧——孝文帝又下了新命令。其实这跟我们去上托福班一个道理,既然大家都说洋语了,再叫小明、小红就显得土老帽了,非得给自己取个什么约翰、汤姆的洋名,然后挂个什么路易、查理之类的姓才行。孝文帝原来姓拓跋,在鲜卑语里,拓是土的意思,跋是后(王)的意思。于是他给自己改姓“元”,因为他认为“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意思是说,他祖上也是炎黄子孙(说明血统纯正高贵)啊,很热爱崇拜这块黄土地(爱国主义很浓),所以才用了这么个土姓——拓跋。那既然“土地”是万物的元首,我们现在就姓“元”算了。!看_书^屋~ \已¢发/布+醉_新?章-結.

皇帝都改姓了,于是大臣们的姓氏也被改变了,全从复姓改成了单姓,比如独孤氏改成了刘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既然户口本上的姓名都改了,孝文帝又顺手让大家把档案里的籍贯也改了,都改成洛阳,不要再写平城,因为那地方太老土了。英明的孝文帝不仅管生的,死的也要管:鲜卑贵族死了以后只能葬在洛阳,不要再千里迢迢往平城送了。这下房子买好了,名字变了,出生地被篡改了,死后的墓地也被选好了,那还跑回乡下干嘛?于是鲜卑旧族都安心做洛阳城里人了。

现在鲜卑旧族经过努力,已经能说一口地道的汉语了,而且 也习惯了用“张三、李四”这些很洋气的名字作自我介绍,这时他们身上的那件旧马甲(胡服)就显得特别丢份了。其实,孝文帝很早就想在服装事业上做出一份惊人的成就来。可惜由于服装的学问太深,他不敢贸然行事。为此他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来商量这事,还特别聘请了一位外籍专家过来指导(刘昶,南朝逃亡过来的王子)。经过六年的潜心研究,北魏官服终于被制造出来(主要还是仿制南朝),当时发布会的场面肯定也是非常地火爆。于是,那些野性十足的鲜卑官员也开始过上了“穿西装、打领带”的绅士生活。紧接着洛阳所有的鲜卑族人也都穿上了汉服。

但孝文帝对服装问题的关注热情超乎常人的想象:比如由于当时服制未定,他没有适当的礼服可以穿,于是就宣布取消了过年的朝贺;有一次在城里他看见个鲜卑小妇人依然还穿着鲜卑服,就勃然大怒,吓得留守的官员都赶紧免冠谢罪。孝文帝之所以如此敏感,因为他知道简单的衣冠里其实深藏着华夏的礼乐文化,只有这样一丝不苟,才能真正地让自己的王朝成为华夏正统。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0

孝文帝的改革

孝文帝的服装改革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位也特别喜欢标新立异的大王——赵武灵王。从表面上看,赵武灵王玩的是“胡服骑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