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传 > 第138章完结

第138章完结

“还有!”

“再有,就是我从柏林寺的福震手里,花两块钱买了一双旧棉鞋,卖了十块钱……再也没有了……”

“可不要抱着金子跳井啊!……”上级领导语重心长,反复交待政策。!如^蚊,惘? !免`废/岳?独.

末了儿,见他实在“坦白”不出什么别的问题,揭发会后,于是让他把衣服和棉鞋要了回来,在骡马市大街的办公室里展览了些日子,又没收了那二十块钱。

就在此后几天,庙管组的组长、副组长因“贪污”又拒不坦白,订立攻守同盟,相继被逮捕法办,其中一人死在了狱中。每逢提及此事,孙耀庭便摇头不已。

“也不知我那算不算贪污?可想起来,浑身就冒冷汗哟!……

二 晚清太监掘秘史

暮春,娇阳普照。

全国政协的朱漆大门前,陆陆续续走来了一些已届耄耋的老人。令人奇怪的是,他们说话的声音,竟大都如同老太太似的,尖声细气,仔细瞧上去,才发现他们脖子下并无喉骨,脸上无一人长着胡须。`丸~夲!鰰`戦· ·追¢蕞?辛^蟑.截!

门口传达室的老头儿一询问才知,这些人竟然是清朝的末代太监。他们穿着朴素,不是一身兰就是一身灰色中山装,走在大街上,谁也猜不出何许人也。

“今儿个,你又回到了端饭碗的老地儿来喽……”就在这个旧日的“顺承郡王府”外,一位活泼的太监与曾在这个王府呆过的王太监开起了玩笑。

“咱今儿个,还不是全吃上了政协这碗饭了?要不怎么全到这儿来啦?”王太监与大家哄然而笑。

史鉴知往。中国最末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历史,引起了岂止学术界的注视,清史研究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太监作为晚清宫廷史的见证人,毋庸置疑,反映了历史的一个特殊侧面。鉴此,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意召集了一个座谈会,邀请了仅存在世的十五名老太监。这倒使多年未能聚首的太监兄弟,有了一个不可多得的重聚机缘。

比孙耀庭高出一头的马德清,与他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交谊,见了面,相互拍着对方的肩膀,说笑起来。

“你还是老模样儿,一点没改呀!”孙耀庭对马德清说。-r`u`w_e¨n^x~s!.`c_o,m·

“你不也是老样儿吗?”

“这一辰子,你在黑山呆得怎么样?”

“老黄历啦,现如今,我在琉璃河那个小庙儿里凑和着喘气呢。”

“哟,老兄啊,你怎么又溜到琉璃河了?”

“都这把岁数儿了,瞅哪儿舒心就上哪儿呗。”

“行,咱老哥俩又上这儿来舒心了。今儿个,可听你的啊!”

“咳,瞧我这脑子,咋也没你那两下子呀。”

孙耀庭与马德清边说边笑,走进了政协会议室。一看,嗬,这么多老熟人呀!池焕卿,当年端康皇贵太妃那个御膳房的“摊搭”,虽年逾六旬,却腰不塌背不驼,白白净净的脸模儿,显得比过去精神多了。(注:摊搭,满语,即管理伙食的头目的意思。)他走过来,与孙耀庭拉起了闲话:

“寿儿呵,好长功夫没听着你的信儿了,还管寺庙哪?”

“上头让咱管,咱就管吧。得,您还得扶把我。”

“嘛,这还有得说?咱俩说这话儿,有多少年了?”池焕卿说的是他俩的结识年头。他与孙耀庭是天津静海老乡,池焕卿是胡辛庄人,与他家隔村相望。

正说着,一个瘦高的老人走了过来。孙耀庭赶忙与他握手,连连称着:“张兄呀,可有辰子没见喽!”

“可不是吗?要不是政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