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传 > 第137章完结

第137章完结

“甭迷信了,可咱太监活着时不容易,哪儿能死后还无葬身之地呀!不敢说积德行善吧,能做到的尽力而为就是喽……”

转过年,孙耀庭却惹了大祸。/零^点*看?书/ /哽¢薪\醉!全.他提出了一个冒昧建议,将北京的佛教和道教合并管理。他还算了一笔账,市内的六十一座寺庙,分布于各个角落,如果合在一起,能减少扯皮。这纸建议,他贴在了广济寺前院东厢房的学习室,市宗教处李处长看后,说了一个字:“好!”可是,两位道教的头目老刘和老陈却指着鼻子骂开了孙耀庭:

“你是咱道教的叛徒!”

“孙耀庭把道教给出卖啦!……”

几日间,怒骂声不绝于耳。对这些指责,他干脆塞耳不听,不予理会。结果,市里果真将佛、道教的房屋管理归在了一起。寺管组由九人只裁剩下了孙耀庭和老唐、老于这三个人。

当“五一”节,由孙耀庭带队去天安门游行时,仍有的老道指着他大骂不止。佛、道教的队伍首次在兴隆寺汇合,浩浩荡荡地向着天安门进发了。·k+u!a.i·k·a.n!x!s¢w?.¨c,o·m¢排队时,谁都抢着站在北边,为的是游行时,能够离天安门近些,能将毛泽东这个神一般的领袖看得更清楚些。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朵洁白的纸制作的荷花,出发前,带队的动员说:

“这是说,你们出自于污泥而不染啊!……”

当他嘴里喊着“毛主席万岁”时,心里却不禁咂摸着那句话的滋味:太监,咋还让看成是出于污泥的人呢!

也许正是出于这种畏惧心理,他们对于上级的指令,从来不打折扣。上边让大炼钢铁,他们一齐动手,把庙里的铁香炉、火炉圈儿、烙饼铛,砸了个稀烂,异想天开地想炼出钢铁。有人还出了个主意,冶炼时加上些玻璃,准能成功,可是,昼夜炉火熊熊,火光冲天的冶炼,却终铸成了并非仅仅太监而为的莫大笑话。

母亲去世,孙耀庭悲痛万分。世上理解自己的莫过于母亲,小时候在炕头上听到娘的那席话,他始终铭刻在心,多少年来,他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静下心来往往追忆起的,大多是娘慈祥的面容和她那亲切的话语……

如今,娘去了,他落下了无言的泪水,擦了又擦,始终擦不完,就象娘对自己的恩泽,永生报答不尽。!7!6\k+s′./n¨e?t\他回到了村里,从箱底儿掏出了一两银子交给了弟弟,让他给娘买一副最好的“寿材”,又挺象样地办了丧事,惹得四邻八舍的人们都红了眼。“他娘真没有白疼他哟!……”

听到这些话,孙耀庭也就知足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能被不懂什么书理而懂得人心的乡人称之为“孝”,也就不感到那么悲哀至极了。

他与信修明同住兴隆寺,彼此来往不少。当他听说信修明用了不少年,将整整四大厚本《清宫轶闻录》,以亲身的所见所闻,撰写而成时,便兴冲冲地找到了信修明。

“您那几本书稿,让我瞧瞧咋样?”

“有言在先,你看过就给我,不准拿给别人,也不要对别人多说。不然,我会不高兴的。”

起初,信修明不愿拿出来,哪儿禁得住孙耀庭一个劲地磨菇?只好从锁着的抽屉里,捧出了四大本书稿。

“就照您说的办。打小儿,您就从宫里看着我长大的,我说话算数,一言为定!”

他阅读了不多页,就感到了这部书稿的份量。这完全是信修明在清宫内,随事记述,如实而撰,极有史学价值。而且,四大本书稿全部是信修明以蝇头小楷写成,还具有颇高的书法价值呢。

过了不久,信修明找到孙耀庭说:“你得赶快还我,市里有人找我要这本书瞧瞧,准备出版。”

“这可是好事儿呀!”于是,他便把书稿退还了信修明。

不久,孙耀庭见了信修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