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的《战斗到明天》,张志民的长诗《死不着》,玛拉沁夫的《科尔沁旗草原》,谷峪的《强扭的瓜不甜》等等,正红得发紫,大家热情奋发,信心百倍,颇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劲头。就在文讲所这宽松氛围中,董晓华写了电影《董存瑞》,白刃写了话剧《白鹭》、《兵临城下》,邓友梅、刘真、和谷岩、苗得雨、孙静轩等都有佳作问世。
诗人孙静轩在文学讲习所是个“出了名的捣蛋鬼”,几乎每天都要惹出一些麻烦、制造点新闻。传说有一回,他跟同宿舍的苗得雨争论文学传统的话题时上了火,上去一把就把电灯拉灭了,还振振有辞地说:你不是喜欢传统吗?那就不用享受现代科技了,还去点菜油灯吧。
公木作为所长,知道孙静轩是调皮的家伙,但似乎对他有点偏爱,每次看见他都是会心一笑,那眼神很特别,似乎在说,你这个又调皮又可爱的小家伙。毕业的时候,公木找他谈话,问他是不是再回团中央,他说不愿再回去。公木说,何其芳那里需要人,你去北大文学研究所吧。孙静轩同意了,但公木同何其芳说好时,孙静轩又改变了主意,说不去了。公木说,那你到《人民文学》或《文艺报》去吧,对你会合适的。孙静轩说可以,过了些日子,孙静轩又变了卦,说想到《工人日报》去当特派记者。公木笑笑说:想好,这回别又反悔。毕业之后,档案送到了《工人日报》,人家催孙静轩去报到时,他又变了,说想去内蒙。最后公木把他的档案转往内蒙,而且内蒙古文联已经为他准备了住房时,他又已到了四川。1957年,孙静轩又回到了所里。他见到公木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而公木却毫不在意,将他安顿在一所大房子里,而且还一再嘱咐公务员把火炉烧旺一点。有时,还让公务员给他送些好吃的。——从这段故事,我们可以想见公木对这些学生的钟爱和宽容,可以想见孙静轩的直率烂漫,同时也可以想见文讲所的学员毕业后在当时的社会上是多么吃香——那可是想上哪里工作就上哪里工作,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