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委四十一名,常委十五人,监委五人”。总务、宣传、军事三个组改为三个部:即总务部、军事部和宣传部(后又改名叫政治部)。由阎宝航、王化一、杜重远分任宣传部长、军事部长和总务部长。
对于阎宝航参与其事的救国会的性质,确实存在不同说法。就参加人员的阶级成分而言,资产阶级占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占绝大多数。就党派而说,国民党如梅公任(又名梅佛光)、吴焕章、黄剑秋及“改组派”钱公莱等,青年党如王捷侠、霍维周等,都曾参加。共产党地下党员和在党影响下思想进步的青年,则有宋黎、张希尧、宁匡烈、张雅轩(现名为张金辉)等。阎宝航、卢广绩、王化一、车向忱等,则大多属于无党无派。可以看出,并不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反帝大同盟盟员和广大爱国青年学生占大多数,虽然不掌握救国会的领导权,却是救国会的中坚力量。“当时许多爱国青年学生,并不是中共党员或支持者,他们只在国难当头时不断在追寻一条救国的道路,用较为积极或激进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忧国热忱,反对政府或国民党的论调固然经常有之,但绝不等于他们就是共产党,或由共产党所影响、号召,乃至策动,才参加救国会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