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英雄无名:阎宝航 > 第37章完结

第37章完结

1932年1月,阎宝航接到上海爱国团体来电,表示可在财政方面予以支持。,删.8·看`书′惘! ?已~发?布-最`歆`彰?洁′救国会成立后,虽然得到张学良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经费仍感不足。接到上海团体来电后,常委决定委派阎宝航、卢广绩去沪办理。

此次阎宝航去上海,还会见了他的老朋友丁贵堂。丁起初以为阎来上海是应他之请来供职的。没有想到阎不但不留在上海,还向他募捐,请其为东北救亡事业出力。丁贵堂和阎是同乡好友,又是基督教友。他对阎的要求,大力协助,特捐出五千元。此后十年中,阎宝航多次来上海,丁贵堂也多次为东北救亡事业捐款。足见阎宝航与丁贵堂个人交往之深。不过,此行因阎、卢二人归去匆匆,丁贵堂捐款当时未能交于他们,不久电汇北平。因有王化一在日记中“阎玉衡、卢乃赓两同志自沪归,因正值上海事变,进行困难,仅朱子桥将军捐助一万元”之记载。

2月11日,阎宝航回到北平时,高素桐已带着孩子们来到北平。亲人们劫后余生,不胜悲喜。阎宝航随即把全家安置在北平比较偏僻的东场胡同住下,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东北救亡的事业中。*萝¢拉¢暁¨税* ^已_发′布\嶵¢芯,蟑\結?

注释:

{1} 荣臻,时任东北边防军参谋长。九一八事变后,化装逃出沈阳。

{2} 林久治郎于明治三十九年十月,经外交部门和领事馆考试合格,先后在吉林、天津、济南、青岛、北京、福州等地日本驻中国外交机关任职。1928年4月至1931年12月任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正值九一八事变前后。

十二 救国会的宣传部长(1)

1931年9月27日,阎宝航和流亡的东北爱国人士、青年学生400余名,在北平西单牌楼旧刑部大街12号的奉天会馆东院——哈尔飞大戏院正式召开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大会(以下简称“救国会”)。劫后余生的东北同胞,群情激愤,同仇敌忾,一致表示和衷共济,抵抗日本侵略,收复东北失地的决心。

成立大会由卢广绩主持,一致选举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杜重远、王化一、王卓然、黄显声、车向忱、金恩祺、梅佛光、钱公莱、张希尧、杨大光、郑奠邦、孙一民、韦梦令、韩立如、谷秀岩、霍维周{1}、熊飞、顾翌常27人为委员。.2.叭′墈!书¨王· _吾·错?内/容*大会首先讨论救国会宗旨。与会的国民党人士提出救国会应以筹集捐款、救济东北难民为宗旨。至于抗日问题,应听候政府指示。阎宝航认为,救国会应以武装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否则,救国会没有成立的必要。双方唇枪舌剑,几至演成格斗。由于主张以武力收复东北为宗旨的人占有大多数,少数国民党人愤而离开会场。最后大会一致通过救国会宗旨:抵抗日本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障主权。大会决定聘请军事人才,组成特别委员会,计划实施发动东北民团、散兵、土匪,组成抗日游击力量。组织设计委员会,聘请大学教授,熟谙外交及世界情形人才,设计外交方面事宜,以应付东北目前状态。训练学生,一部分成为学生军,一部分回到东北做政治、军事工作。这次成立大会,虽然选出了执行委员,但由于大部分尚未到达北平,故未立即成立组织机构,也未选出常委。

9月28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阎玉衡、卢乃赓、王化一、金哲忱等四十余名委员发表宣言,指出:

呜呼!吾东北三千万民众,数万里国土,今日已在日人铁蹄蹂躏之下矣!浃旬之间,破坏我城镇,屠戮我人民,焚毁我房屋,劫掠我财产,豺牙密厉,虺毒恣睢。以致闾里骚然,死伤狼藉,大好河山尽葬送于倭奴炮火之下。是真所谓危急存亡之秋,千钧一发之时也!

10月21日,救国会举行全委会议,选出阎宝航、高崇民、王化一、卢广绩、彭小秋、霍维周、熊飞、杜重远、李梦醒九人为常委。下设总务、宣传、军事三个组,阎宝航任宣传组组长,副组长杜重远。负责出关人员的政治培训和抗日宣传工作。事实上,阎宝航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但以全力做好抗日的宣传,在军事方面,支持东北义勇军作战;在总务方面,积极募捐等,做了大量工作。到1932年1月12日,救国会常委会举行会议“讨论会务改组问题”,到25日,救国会机构改组完成:将委员会改名为执行委员会,&ldqu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