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张贴的很多,阎宝航、杜重远见过,基督教青年会墙上就贴了不少。他们也都对这口号想不通。
在当时的情况下,阎宝航还不能从政治上透彻地认识到,张学良收回中东路的举动,是帝国主义对苏联的仇视,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怂恿所煽动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的结果,是用民族主义代替了爱国主义。中共满洲省委接受党中央关于拥护苏联,反对军阀当局强占中东路的主张,但对如何把拥护苏联同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恰当地联系起来,缺乏深刻的了解,因而在宣传鼓动上缺乏应有的说服力,特别是一些“左”的口号,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煽动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1965年,阎宝航在接受辽宁大学历史学者陈崇桥访问时就谈过在中东路事件中,中共满洲省委提出的宣传口号问题。阎宝航说,那时候,由于个人水平有限,没有站在党的立场上对中东路事件作阶级的、国际主义的分析。对中共满洲省委在街头上贴的标语口号,例如“拥护苏联,打倒中国”等不理解。正因为如此,在东北军开赴黑龙江对苏作战后,阎宝航、杜重远等人领导民众团体开展活动,大造收回中东路的舆论,支持张学良对苏的强硬态度。这年8月,他以“辽宁省国民外交协会”团体的名义,发出公函,要求各市县“应普遍组织国民外交分会”,以适应政府对苏交涉的需要。1930年9月31日,国民外交协会在沈阳参加了欢送“抗俄军”出征大会,喊出“打倒苏俄”“打倒共产党”的口号。他还支持王化一等组织“抗俄后援会”,开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