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说,这两件东西被送到寺庙后,就一直没有露面,也没有出现惨剧。^白,马`书.院/ ¢耕~歆·醉*全?”我知道这个寺庙可能是一条重要的线索,“那您知道是哪一座寺庙吗?”
“还有哪座寺庙,当然是元心寺了,那时候,元心寺比现在的香火还要旺,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谁有个厄难不幸,都要到那里去还愿烧香,祈求菩萨保佑。”
我心理稍觉宽慰,元心寺我是熟悉的,现任主持觉晦大师我曾多次拜谒求教,既然蛇形饰物曾在元心寺保管,相信我可以从觉晦大师口中打听清楚。
我们谢过老人家,满怀兴奋地离开福临巷。
元心寺建于唐初,迄今为止有近千年历史,但从整个庙宇保存的完整度来看,历史的硝烟并没有给其带来多大的损毁。而寺里一直香火鼎盛,应该归功于大雄宝殿后的罗汉堂,因为这里供奉了全部500尊罗汉,这在所有寺院里是独一无二的,由此,元心寺在国内礼佛圣地中也是闻名遐迩,不仅仅是僧侣们心中的圣庙,也是芸芸众生中善男信女的神圣之地。主持觉晦也因旷达佛理而在释界享有盛名。
觉晦大师听完我的诉说,面色沉重地叹道:“这两件东西确实曾在本寺保留过一段时间,由当时的主持圆心大师亲自收藏在他的方丈室,我记得有一次,大师单独召见我,拿出两件蛇形饰品,他没有告诉我它们的来历,只是告诫我若他圆寂后,要我将它们妥善保管,并每日都要对其诵经,以镇住其邪祟之气。?晓¨税~C~M_S! ^追.最^新·璋!截¢只是后来,大师圆寂之前,却告诉我,这两件饰品半年前竟被一声名显赫的史学家借走,直到大师登入极乐后也没有归还。所以说,事实上我仅见过一次而已。这些年,我也曾暗中多方面打听它们的下落,但一直没有确切的消息。”
我问道:“大师可告知您那个史学家的名姓。”
觉晦大师说:“这倒没有,不过,就当年的史学界名人来讲和圆心大师交往较深的仅有高若云一人。据说他对敦煌历史的研究在国际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人物。老衲只是不明白,他会对那两件东西感兴趣,他又是如何说服圆心大师将它们借出,并且借走后一直没有归还。”
“既然大师知道是高若云借走,为何不将它们追回呢?”
觉晦叹息道:“并非老衲不愿追回,而是无力追回啊!”
我不解是看着他。?嗖`飕+小·税¢旺. \无,错_内¢容,
觉晦解释道:“圆心大师登上极乐不到1个月,高若云就出事了,据说是暴病而亡。听到此消息时,老衲就知道,这和那饰品定有莫大的关系,可惜,高若云死后,老衲就再也打听不出它们的任何线索了。照你刚才述说的形状与一连串的事件,老衲可以肯定,它们就是当年的蛇形饰品,事隔数十年,它们重现人间,必定掀起又一场灾难。”
我心底的寒意一层层加深,当年的高若云竟然也是暴病而亡,而我已清楚地知道,所谓的“暴病而亡”指的是什么。如此说来,60年前,蛇形饰品已经给接触过它的人带来了一场灾难,60年后的今天,这一蛰伏了半个多世纪的邪恶诅咒再次出现,又将造成怎样的恐惧事件呢?而它们早在800年前就已出现过,和一个曾经鼎盛的民族息息相连,更可怕的是,它被拜月组织赋予了神秘而邪恶的力量,这种力量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就像某种可怕的病毒,可以潜伏几个世纪而不绝,一旦复活,必将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
我郑重地面向觉晦大师,问道:“大师博古通今,有个问题我想向您请教。”
觉晦大师面带慈笑:“施主和老衲也算交往不浅,有话尽管明示。”
我犹豫片刻,终于鼓起勇气问道:“大师可否听说过拜月组织?”
觉晦大师目露惊疑:“施主是从何处听到拜月组织?”
我不敢隐瞒,将李灵梦中所见述说一遍。
觉晦大师随着我的述说,脸上的阴云愈来愈浓。
良久,觉晦大师泫然道:“自佛祖于西方创立释教后,陆续有佛教徒进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