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转而提拔主张抵抗的李纲担任兵部尚书,同时授予他亲征行营使之职,全面负责城防事务。
指挥机构设于大晟府内,李纲获准自行组建团队,朝廷拨予银钱各百万,并颁发三千份官诰,赋予其灵活决策权。
即便王黼、蔡攸等人起初并未反对,实则内心并无把握。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谈判促使梁山撤军,而非正面交锋。
然而,面对李纲的挺身而出,他们选择静观其变,期待他能带来意外之喜。
李纲接令后对赵佶建议:“何灌为朝中资深将领,恳请宽恕其过往过错,使其戴罪立功。”赵佶点头同意,他对李纲寄予厚望。
退朝后,李纲立即展开部署,命人在汴梁城各处张贴告示,招募勇敢志士组成先锋队伍。
不少民众积极响应,踊跃报名。
一些富户亦公开宣布资助粮草,招募勇士共抗外敌,守卫京城。
尽管如此,拥有百万人口的汴梁最终仅招募到两万余人,让李纲颇感失落。
但形势紧迫,他只能整合这些新兵与城内残存部队,凑齐五万兵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
每军一万人,设立统制、统领、将领、队将等层级架构,每日加紧操练,提升整体战斗力与士气。
李纲将前军安置于通津门外,守护城内粮仓,此仓储藏豆粟四十余万石,现为重要物资。
李纲心中叹息,若牟驼冈粮草能及时运入城中,胜算定会增加几分。
后军驻扎于朝阳门外,掌控樊家冈浅壕地带,阻敌梁山接近城墙。
左右中军皆驻扎城内,作为预备力量,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同时,李纲动员全城军民全力备战,修缮楼橹、铺设毡幕、布置炮座、安置弩床、运送砖石、设置燎炬、悬挂檑木、储备火油,所有防御器械一应俱全。
汴梁城由外城、内城及宫城构成,外城防务坚固,设有十四座城门,其中七座为水门,各门配有圆形或方形瓮城,强化防御功能。
瓮城顶部建有战棚,供守城士兵休憩与防御。
城墙每六七十步便设一马面,突出墙体,可交叉射击,保护城墙安全。
约两百米设一座库房,存放各类武器与军需品。
从高空俯瞰,三层城郭环抱,皇城位于 ** ,彰显皇权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