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93章 落第书生

第193章 落第书生

凯旋归来的徐悟锋心中喜悦,对官军更加轻蔑。??兰#兰??文?±/学? ±±更¨?=新′最¨(快![|

这时陈东来报,说有一名叫袁庭的人求见。

徐悟锋问:“袁庭是谁?”陈东答道:“据说是郭桥镇的一位落第书生,屡次科举未中,家中有薄田数亩,无法考取功名,遂以耕读为业。

为人乐于助人,颇受乡里敬重。”

徐悟锋对主动投奔者抱有兴趣,派人打听核实此人身份,早已心中有数。

他对陈东说:“先让他过来见我。”

此刻徐悟锋事务繁忙,无暇亲自接见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即便他是进入京畿后第一位主动投奔的人。

东京城外。

梁山兵马不断抵达,逐渐形成对东京的包围态势。

徐悟锋选定青城作为扎营地,此处原为宋朝皇帝举行郊祭时的斋宫。

许贯忠则驻扎在东京东北郊的刘家寺,梁山主力部队逐步分散,在汴梁四周设立多个军寨,将京城严密围困。

短短十日,十二万大军便齐聚城外。

面对此情此景,赵佶深感懊悔,不是为之前的行为后悔,而是后悔未能及时逃离。

何灌的惨败让赵佶深受打击,如今潼关受阻,西军难以入关,童贯远在江南,归期未定。

目前只能依赖京畿和河北各地的军队勤王。~x/w+b!b′o¢o?k_..c/o`m,

然而,这些兵马……

不仅赵佶心生畏惧,整个汴梁城也陷入一片混乱。

无论是权贵还是平民,皆人心浮动,忧虑不安,不知所措。

徐悟锋的大军虽已包围东京,却并未急于进攻,而是着手修建防御设施,在城外布置飞石炮。

与此同时,徐悟锋命人撰写了一篇檄文,详细列举了赵佶的罪行,表明梁山此次行动旨在为民除害,安抚城内百姓。

檄文完成后,迅速被大量抄录,绑于箭上,由弓箭手射入城内。

王黼收到檄文后,将其展示给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人。

众人担心檄文传至赵佶,遂将其隐瞒。

随后,王黼下令张贴公告,要求民众若捡到檄文须立即上交,违者按通敌论处。

然而,此时许多百姓已看过檄文,尤其是普通民众,对梁山的敌意有所减弱。

梁山靠近京畿,其“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口号早已深入人心。

京畿与京东间商贸频繁,即便朝廷试图掩盖 ** ,某些事实仍无法完全隐藏。

京城百姓对京东百姓的生活状况略知一二,这位徐国公确实深受民众爱戴。

朝堂之中此刻议论纷纷,虽然宿元景、陈宗善已被罢官,但主张对梁山采取安抚政策的声音却愈发强烈。,q?i~s`h-e+n′p,a¢c!k^.-c¨o.m?

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何灌先前的惨败,蔡攸、梁师成、朱勔、白时中、李邦彦等人早已吓得冷汗直冒。

有人提出,不如封徐悟锋为齐王,让他永久镇守山东,同时给予一定数额的银两,先让梁山退兵。

李纲在此时挺身而出,说道:“汴梁城坚固无比,城内有数万大军和百万民众,只要朝廷上下一心坚守,梁山绝无可能攻破汴梁。”

赵佶虽不喜欢李纲直言的性格,但他明白在当前危急时刻,李纲这样的忠臣极为重要。

经过深思熟虑,赵佶想到了蔡京,说道:“眼下梁山贼寇逼近,我想请蔡京出山主持大局,各位意下如何?”

蔡京确实品行不端,但他确有才能,只是未曾用于正途。

多年来辅佐赵佶,此时想到他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话音未落,李纲便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在他看来,大宋今日的局面正是蔡京擅权所致。

面对当前困境,李纲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蔡京再度涉足朝堂。

不仅是李纲,王黼、李邦彦、张邦昌等人也相继反对。

王黼已坐上高位,若蔡京复出,他的地位必将受到威胁。

自然不会愿意看到蔡京重新得势。

令人意外的是,蔡攸也站出来反对。

蔡攸早年与蔡京关系亲密,那时蔡京是蔡家的支柱,庇护着整个家族。

然而,蔡京罢相后,蔡攸逐步掌握权力,心态渐渐改变。

加之有人从中挑拨离间,父子关系开始恶化。

赵佶随后赐给蔡攸新的宅邸,父子分家。

而蔡京偏爱四子蔡绦,这也使蔡攸感到不满,他决不允许蔡京再度崛起。

面对满朝文武的反对,赵佶不得不暂时搁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