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76章 苦恼

第176章 苦恼

处理,故决定留在此地。”王师中听后恍然大悟,笑着调侃:“德甫啊,你倒是干脆利落,只是你夫人常与徐逆往来,日后若被追究责任,恐怕也会牵连到你身上。”

“你这次与她断绝关系,实为明智之举,男子汉大丈夫何愁没有妻子?不必为此事郁结于心。”

“王大人所言极是。”

察觉被王师中看破,赵明诚不再掩饰。

既然事情已成定局,大不了再娶一位便是,或许还能得子添福。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豁然开朗。

更何况,此次回去后,有王黼从中调停,至少能官复原职,令他满心欢喜。

青州城内,徐悟锋正设宴款待陈东、李若水等太学生,为他们接风洗尘。

五百名太学生,摆下五十多桌酒席,皆是品行端正的读书人,这让徐悟锋格外重视。

拿到名单时,徐悟锋心中百感交集。

赵佶果然大方,竟将陈东、李若水等人悉数托付于他。

陈东、李若水等人虽能力各异,但对大宋始终忠心耿耿。

靖康之变时,赵桓轻信投降派,一面遣使向金国示好,一面罢免李纲和种师道。

当时,陈东率领数百太学生,在皇宫宣德门外上书谏言,要求恢复二人的职位。

后来,参与人数增至数万,大多为太学生。

赵桓迫于压力,恢复了李纲和种师道的官职。

李纲回朝后重整军队,凡有勇猛杀敌者皆予重赏,这才使宋军重振旗鼓,士气高昂。

陈东等人功不可没。

李若水随宋钦宗赴金营,怒斥完颜宗翰,最终惨遭折磨而亡。

这些忠义之士,却被赵佶弃如敝屣,令徐悟锋深感无奈。

令徐悟锋意外的是,陈东等人并未对他表现出排斥,反而话中隐约透露出对赵宋朝廷的不满,甚至流露出几分敌意。

细想之下亦合情理,这些太学生本期望出仕后报效国家、光耀门庭,却被赵佶轻易转手送来此处,换作谁都会愤懑。

505章 吞吐大荒(第一更)

徐悟锋对这些太学生颇为重视,然而他深知,他们中的多数人缺乏从政经验,因此并未给予重任。

他的计划是,让这些太学生从州县的小吏做起,循序渐进地积累经验。

若想获得晋升,只能靠自身能力。

在大宋官场中,官与吏之间存在巨大鸿沟,但在徐悟锋眼中,这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

徐悟锋坚信: ** 必起于地方,猛将必出于基层。

这些初出茅庐的太学生,即便身居要职,恐怕也难以胜任。

酒席间,徐悟锋将自己的想法坦率告知太学生,让他们放下顾虑。

虽然他们认为梁山政权尚未稳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除了留在山东,别无选择。

于是,他们决心在此扎根。

如今,他们的命运与梁山紧密相连。

一旦梁山覆灭,他们难逃厄运,赵佶将他们送至此,显然并不在意他们的安危。

因此,无论为前程还是安全,他们都需全力以赴。

酒宴结束后,徐悟锋正欲返回休息,却听闻李清照未随赵明诚离开。

“李清照竟留了下来!?”

徐悟锋颇感意外,随即追问,得知赵明诚休妻一事,更是震惊不已。

“这是怎么回事!”

徐悟锋思索片刻,决定不去休息,径直前往李清照的住处。

时值正午,徐悟锋见到李清照时,她正独自饮酒,两名侍女在一旁伺候。

李清照素颜朝天,发髻随意束起,脸上透着微醺的红晕。

见徐悟锋来访,她眯着眼睛问道:“你怎么有闲暇来此?”

徐悟锋第二次踏入李清照的居所,见她独自一人饮酒,不禁问道:“为何独自在此闷饮?”

李清照示意丫鬟退出,待她们离开后,对徐悟锋说:“青州之事,想必你无所不知。

坐下,陪我共饮几杯如何?”

徐悟锋依言落座,并命亲卫在外守候,没有提及她与赵明诚之间的事,只是笑道:“好,今日我陪你畅饮。”

“果然痛快!”李清照轻笑一声,斟满一碗酒递给徐悟锋,自己也举杯道,“来,一饮而尽。”

随即,她一仰头,将酒尽数饮下。

李清照虽已微醺,却仍清醒,其诗词中常有酒的意象,可见她爱酒之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