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听后愣了一下,赵明诚即将到来,她本应高兴,然而此刻心中却感到迷茫。
并非毫无波澜,李清照还是感到意外。
见徐悟锋注视着自己,她连忙回过神来,说道:“难道你要接受招安?”
徐悟锋摇头道:“不是我要招安,而是赵宋朝廷要招安。”
李清照略作沉思,说道:“朝廷此次招安,不过是担心你们四处流窜,表面上安抚,实则是为了集结兵力。”
徐悟锋颔首道:“李姑娘果然慧眼独具,一语中的。”
李清照莞尔一笑:“我算不得才女,只是会作几句诗罢了,何谈学问。
难道你不明白么?”
徐悟锋轻笑回应:“赵皇帝的心思可真深,仅凭一个节度使的虚职就想招安,恐怕不容易。”
李清照问道:“那么,你又希望如何?莫非真要皇帝封你为王?”
徐悟锋思索片刻,答道:“至少得让赵家人认个亲,这才能显示诚意。
听说那位荣德帝姬年纪尚小,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荣德帝姬名唤赵金奴,是赵佶次女,生母为显恭皇后王氏,与太子赵桓为同母兄妹。
听罢此言,李清照的笑容略显尴尬,心中颇感不适。
她语气淡漠地回道:“你如今在大宋君臣眼里仍不过是乱匪,你以为皇帝会将公主许配于你?”
“我又不是赵佶,怎知他心中所想?”徐悟锋摊手笑道。
李清照摇摇头:“话不需多说,我先行告退。”
徐悟锋点头道:“也好,待赵公子到时,自会派人告知你。”
李清照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行礼离去。
回至家中,李清照陷入沉思,想到赵明诚即将来访,眉间微蹙。
……
东京城内,赵佶与众臣多次商议后,敲定了招安的具体方案,随即草拟诏书,命宿元景等人速赴京东。
宿元景不敢怠慢,接旨后便率王师中、赵明诚及随行官员,一路向东行进。
众人乘船经水路,未几便抵达广济军,晁盖早得消息,遣人护送他们前往青州。
宿元景虽曾游历山东,但此次肩负招安重任,重踏故土,却恍如置身异国。
昔日于广济军,宿元景初遇梁山将士,令其不得不承认,梁山士卒的气质非同一般,远胜朝廷禁军。
听闻梁山正在推行授田制,宿元景怀疑这是他们收买人心的新手段。
“唉!我大宋何以出现这般强寇!”宿元景暗自叹息。
赵明诚与王师中内心不安,二人曾亲历梁山兵锋,对梁山颇为忌惮,而赵明诚另有心思。
越靠近青州,想到李清照就在那里,赵明诚愈发焦虑,不知如何应对。
早先在广济军,提到赵明诚的名字,晁盖虽表面客气,却流露出轻蔑之意。
尽管细微,仍被赵明诚察觉,让他深感羞辱。
甚至,他还无意间听见两名梁山低级 ** 谈论自己弃城之事,称李清照嫁了个无用之人。
这让赵明诚更加愤怒。
梁山席卷胶东时,弃城的官员岂止他一人?王师中同样逃走,为何独针对他?
赵明诚满心怨恨,认为皆因李清照的名声惹祸。
此想法让他对李清照充满怨意,不愿再相见。
数日后,宿元景一行抵达青州博兴县,毕应元已在此等候。
毕应元仪表堂堂,年约三十,态度恭敬却不失礼节:“宿太尉,我是毕应元,负责接待,诸位一路劳顿。”
宿元景打量毕应元,问:“你之前也是朝廷官员?”
毕应元答:“曾在郓城县任押狱司狱官。”
赵明诚心中不满,心想:“一个小小的狱官,竟来做接待使,梁山用人实在随意。”
话未出口,赵明诚脸色骤变,神情紧张起来。
毕应元微微含笑,说道:“想必阁下就是赵明诚兄台吧?不知有何指教?”
赵明诚本想回几句硬话,却又忌惮对方身份,只好说道:“刚才身体不适,并无他意。”
毕应元并未深究,笑道:“原来如此,各位请随我去城中驿站安顿,明日一同前往益都。”
宿元景点头附和:“一切听从特使安排。”
众人跟随毕应元前行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渐近似雷鸣。
一支梁山马步军自前方疾驰而来。
首当其冲的是百人骑兵团,战马矫健,骑兵精锐,让宿元景眼前一亮,而赵明诚与王师中却不由心生紧张。
随后而来的步兵方阵,则更加令人震撼。
每一位士兵身高皆超七尺五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