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70章 损兵多少?

第170章 损兵多少?

之前众人的交谈,他听到了大半,这时进言道:“臣认为,下旨招安并无不可,即便梁山贼寇不接受,也能拖延其行动。”

“若他们同意招安,可将其调遣去剿灭其他贼寇,之后再行封赏,将来还可派他们去攻打辽国。”

王黼直言不讳,众人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招安后会利用梁山贼寇作为工具。

宿元景先前也曾提及此法,但当时高俅刚死,赵佶正愤怒,直接否决了这个提议。

如今局势不同,贼寇已逼近京城,赵佶不得不重新考量。

沉默片刻后,赵佶开口:“若降旨招安,使贼寇安定下来,不失为一计。”

“只是上次招安时他们已拒绝,这次恐怕同样不会理会。

若再次失败,朝廷的颜面何存?”

想到大宋主动招安却被轻视,赵佶心中甚是郁结。

陈宗善启奏道:“陛下,上次我去招安时,蔡京和高俅各自派了个随从,他们从中挑拨,甚至冒犯了徐悟锋,这才导致失败。”

“若陛下以礼相待,并许以重禄,贼寇定会答应。”

听闻此言,赵佶脸色骤变,斥责道:“既然如此,为何你不早说?”

“微臣有罪!”陈宗善赶紧跪下。

“罢了,你起来吧!”

赵佶挥了挥手,他明白其中缘由,必是蔡京、高俅从中作梗。

如今蔡京已罢相,高俅亦丧命,追究也无意义。

随即赵佶对宿元景说道:“既然招安是你提出的,这次便由你去一趟吧。”

宿元景应道:“臣遵旨!”

这时,王黼又提议:“陛下,王师中、赵明诚之前丢失城池,不如让二人同往,也算弥补过错。”

赵佶点头同意:“好,就这么办。”

……

此次招安,与往常截然不同。

上一次名义上是招安,但在朝廷君臣心中,更像是一种恩赐。

你们梁山不过是觊觎富贵罢了,如今我将富贵送来,你们若肯放下武器,便可安稳享受;否则,后果自负。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短短半年间,梁山接连击溃高俅、蔡攸,以数十万大军将朝廷军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大宋朝廷的颜面几乎尽失。

先前几次围剿失败后,梁山手上已有数十万败兵。

蔡攸刚回东京,招安的提议还未正式提出,东京城内便已流传着大军惨败的噩耗。

这次十五万大军里,六万多人是从京畿各地临时抽调的,不少甚至来自东京本地。

消息传至东京,城中笼罩在哀伤之中,虽未家家户户披麻戴孝,但悲戚之情溢于言表。

有人悲伤,自然有人欢喜。

燕青与乐和对此十分高兴。

他们深知,朝廷短期内难以再次集结足够的兵力,而那时梁山早已在京东稳固根基。

燕青与乐和抵达东京数月,乐和公开经营一家酒楼,而王定六则负责辅助管理。

燕青则隐藏身份,通过张三等人的协助,招募了许多手下,收集东京城内的情报,同时悄然影响城中权贵。

这日,燕青骑着快马,带着两名随从,离开了东京城,前往城外的安仁村。

他事先已派人查明具 ** 置,来到一处宅院门前,示意随从上前敲门。

片刻后,宅院大门打开,一位老仆探出头来,上下打量燕青一番,随即行礼问道:“敢问这位官人尊姓大名,来访何事?”

燕青抱拳答道:“在下姓燕,特来拜会闻大公子。”

老仆听罢,请燕青入内,并立刻前去通报。

不消多久,闻汝明便走出厅堂,见燕青仪表不俗,忙拱手相迎:“不知燕兄今日光临寒舍,所为何事?”

燕青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双手递给闻汝明,说道:“这是家父亲笔所书,烦请公子过目。”

闻汝明神色微变,父亲随军出征后传来的败报让他和母亲焦虑不已,日夜担忧父亲安危。

此刻忽闻有家书到来,心中既惊且喜。

闻汝明忙接过书信,拆开一看,确是父亲手迹,再读内容,却让他顿时陷入沉思。

信中提到,梁山首领对其父才能颇为赏识,父亲也欣然归顺了徐悟锋,其他节度使亦随之降服。

此信送来之意,无非是让全家前去团聚。

闻汝明虽对朝廷本就心存芥蒂,但未生异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