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67章 不敢再妄动

第167章 不敢再妄动

,反而只顾自身安危,如此主帅,怎能打胜仗?

战场之上,若非蔡攸临阵脱逃,动摇军心,他们怎会惨败至此?然而这些话终究不能明言,王焕只能安慰道:“大帅请宽心,营寨由我等亲自设防,固若金汤,梁山贼寇绝难攻破。”

蔡攸依旧心存疑虑,又将目光投向其余三位节度使,三人见状忙不迭点头附和。

徐京等人深知,近日皇帝震怒,朝中官员人人自危。

赵佶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收复燕云,成就一代明主之名。

而今梁山起事,不仅反叛朝廷,更斩杀重臣,这无疑是对他的极大羞辱。

这一战,赵佶势必要清除逆贼,稳固江山。

若他们贸然撤军回朝,恐怕龙颜难测。

蔡攸或可凭借皇恩保全性命,但他们身为节度使,却极可能成为皇帝警示群臣的牺牲品。

宋廷重文轻武,文官弃城尚可免罪,武将却无此优待。

一旦败绩失势,除非背景深厚,否则免不了被文官弹劾,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见众人一致承诺,蔡攸才勉强点头:“诸位将军多加努力,此事便拜托了。”随即,他命亲信持令牌前往广济军传达命令,并提及杨温迟迟未到,愤然说道:“速派人催促杨温,若再不来汇合,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

杨温此刻颇为无奈。

他接获朝廷调令后,循规蹈矩沿指定路线行至淮阳军时,却被杨志大军拦住去路。

此时,杨志大军驻扎于宿迁,项元镇与云天彪为副将,陈希真协助军务,刘广则坐镇沂州府。

宿迁临靠运河,杨志早命士兵以木材、船只等物堵塞河道,切断杨温北上的路径。

杨温若想继续北上,绕道而行绝非易事,除非能战胜杨志。

……

杨温出身河东,生于汴梁,乃杨令公之后,也是青面兽杨志的远亲。

其祖父杨文素为杨文广的堂兄弟,父亲杨重立,人称杨三官人,外号拦路虎,武艺非凡。

此刻,两军对峙已逾十日,杨温大营距宿迁仅十里之遥。

然而,杨志闭营不出,使杨温进退维谷,只能命人打造石炮,准备攻打宿迁城。

二人虽属同宗,却多年未有往来。

杨志身为嫡系,肩负复兴家族重任,却境况不及杨温。

杨温另辟蹊径,投身草莽,适逢其会,一路建功,终成江夏零陵节度使。

杨温发迹后也曾欲助杨志,却被其婉拒参与西军的机会,这让杨温颇为愤怒。¢6¨1!看`书?网· .更?新,最^全/

杨温甚至怀疑杨志怕事避祸,双方因此交恶,加之旁支与嫡系的隔阂,从此形同陌路。

或许杨温未曾料到,多年后再见杨志,竟是在战场上。

更令人意外的是,杨志不仅也加入草莽,且比自己当年更为出色,甚至涉足更为隐秘的营生。

昔日,杨老令公随宋太宗北伐,以身殉国,而如今杨家子孙却意图反叛大宋,实在讽刺。

还有项元镇,做了一辈子节度使,最终还是回归草莽,让杨温感慨万分。

这两人,一个是族人,一个是同僚,如今皆与己为敌,真可谓世事难料。

清晨,杨温接到手下报告,梁山大军已逼近。

望楼上,杨温眺望前方,一里外,梁山大军已列阵待战。

杨温早已观察许久,见梁山将士阵容整齐、气势雄壮,心中对其评价颇高。

然而,军威强盛并不意味着作战勇敢,否则金銮殿的金瓜卫士便是世间顶尖精锐。

杨温尚未与梁山交锋,但从过往战绩及此番气势推测,梁山兵马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相较京畿禁军,梁山显然更胜一筹。

梁山全军的装备让杨温颇为艳羡,尤其那排在阵前的小方阵,竟全是铁甲兵,实在令人惊叹。

原本杨温打算给杨志一个下马威,但目睹那一营铁甲兵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此时,只见梁山阵营中有巨石炮由民夫推送至阵前,瞬间吸引杨温注意。

身旁一位副将道:“节帅,敌方石炮体积庞大,似乎为重型炮,似是要用以攻破我营。”

杨温点头,知晓王师中等人逃至沧州后进京请罪,梁山用石炮攻陷青州之事已非秘密。

杨温手中早有此类情报,提及梁山新式石炮,即便青州未破,早前项元镇之败亦与此炮有关。

“传令,命营内炮手备战,瞄准敌方石炮射击!”

杨温不敢掉以轻心,梁山凭此新式石炮攻陷青州,攻破他的营地并非难事。

趁敌方石炮尚未稳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