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大殿中一片寂静,那些平日里喊着鞠躬尽瘁的臣子们此刻无人应声。
赵佶脸色骤变,喊道:“蔡攸!”
蔡攸闻声出列,恭敬回答:“臣在。”
赵佶说道:“你之前不是声称要前往西北建功立业吗?如今西北已有童贯,现命你为讨贼大将军,领兵剿灭梁山贼寇。
若你能凯旋,朕必赐你加官晋爵。”
蔡攸听后面色苍白。
他本想投向西北,不过是羡慕童贯的功劳,想着日后也能借此升官发财。
童贯的功劳皆是西军将领所创,他不过坐享其成,这情形和高俅如出一辙,蔡攸只是心生嫉妒罢了。
蔡攸虽无大才,但对领兵打仗却心知肚明。
高俅率十万大军尚且兵败身亡,若让他独自领军征伐梁山,恐怕结局更为惨烈。
损兵折将是小事,蔡攸最担忧的是自身安危,毕竟高俅刚刚殒命。
正当蔡攸欲开口时,赵佶已经起身离开。
殿头官随即宣布退朝。
“恭送陛下。”
蔡攸随众人行礼后迅速离开。
王黼见蔡攸急匆匆的模样,故意上前拦住笑道:“恭喜蔡大人此番重任!”
蔡攸瞪了王黼一眼,懒得回应,绕过他径直离去。
赵佶料到蔡攸会追来,出了大殿后悠然前行。
看到蔡攸气喘吁吁地赶来,赵佶笑道:“爱卿有何事?”
蔡攸急忙道:“陛下,微臣近日身体抱恙,梁山之事关乎重大,请陛下另派贤能,以免耽误国事。”
赵佶面容冷峻,厉声说道:“昨 ** 在宫中假扮戏子,上窜下跳的,哪里像是生病的样子!你胆子不小,刚在大殿被训斥,现在又想来蒙混过关?”
蔡攸慌忙跪地,道:“臣绝不敢 ** 圣上。
今晨起身便觉身体不适,到了大殿更是全身酸痛,实在无法胜任差事。”
赵佶抬脚将蔡攸踹翻,嗤笑道:“你扮戏子扮上瘾了吧,演得还挺像模像样的,连汗都出来了。
若非朕深知你的为人,恐怕真要被你骗过。”
“要不要召几个御医来检查一番?要是确定无病,朕定严惩你欺君之罪。”
蔡攸趴在地上,见赵佶恢复往日戏谑态度,顿时壮起胆子,爬起身来。
他谄笑着说道:“陛下英明,还是没能逃过您的慧眼。”
赵佶笑道:“朕做端王时就识得你这等人,你的品性,朕能不清楚?还能让你蒙混过关不成!”
蔡攸听后毫不羞愧,反而得意地说:“陛下也知道,臣从未参与战事,如今却要让我统率大军,剿灭梁山匪寇。”
“臣死不足惜,只是担忧损兵折将,耽误国事。
恳请陛下另择贤能。”
赵佶怒视蔡攸,说:“之前不是有人嚷嚷着要去西北建功立业吗?”
蔡攸自然不敢承认是为求功绩,便嬉笑着说:“陛下也知道臣聪明好学,虽未经历战阵,但跟随童枢密学习,做个监军还是可行的。”
“不过陛下让臣独自领军,这岂不是硬逼着我上阵?”
赵佶瞪了他一眼,骂道:“你那些小心思,朕还不明白?你放心,朕已经为你挑选好了精锐之师,定能剿灭梁山匪寇!”
“只要消灭梁山匪寇,朕必赐你 ** 厚禄。”
“王黼虽有才,但在治理政务方面略有不足。
你父亲因被弹劾,朕不得不罢免他,否则有他在朝中总揽三省,朕也可省不少心力。”
蔡攸满不在乎地说道:“圣上请宽心,家父为政之道,孩儿已学得七七八八。
若有机遇,孩儿自当不负所望,担得起‘小蔡相’之名。”
“日后大小蔡相同载史册,岂非佳话?这全赖圣上慧眼识珠!”
赵佶微微颔首,笑意淡淡,“朕知你天资聪颖,又承家学,或许真有非凡之才。
不过你资历尚浅,所以朕特命你征讨梁山贼寇,待你凯旋而归,必有重赏。”
“王黼任官以来还算尽职,若你能有所建树,待他告老归乡,或许蔡氏一门真能再添一位栋梁。”
蔡攸听闻此言,脸上喜色难掩。
蔡攸虽与王黼联手取悦赵佶,内心却对王黼颇为轻视。
蔡家世代显贵,而王黼出身寒微,其父甚至以东汉宦官之名为他取名“甫”,后得圣恩更名“黼”。
这一名字常被士人当作笑谈。
王黼飞黄腾达,靠的是攀附蔡京、梁师成,短短一年内连升八级,堪称仕途奇迹。
目前,他正任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