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师成这番表演,即便放在影视界,也能秒杀众多小鲜肉,甚至让影帝都自惭形秽。·精\武/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他话音刚落,转身欲离。
昂首阔步间,实则内心忐忑。
若自己真走出大殿,难保不会被近卫军斩首,这一念头让他想放缓脚步。
但转念一想,稍显畏惧便会彻底失去生机。
田虎、王庆之事,朝中早有奏报,只是他一直压下不提,虽是蔡京授意,但他亦难辞其咎。
赵佶若执意追查,梁师成即便逃出生天,也可能遭受灭族之祸。
梁师成唯有孤注一掷,若是侥幸过关,不仅保命,或许还能更得赵佶信赖。
多年来侍奉赵佶,梁师成深知皇帝脾性,哪怕无能或德行有亏,只需忠诚,便有机会得到宽恕。
听闻梁师成此言,王黼等人恍然大悟,好似抓住救命稻草,哭喊着辩解,称因顾及迎合圣意,故未敢上报。
然而近卫军丝毫不理会他们的解释,依旧驱赶众人。
“住手!”
赵佶勉强说出一字,语调虽仍带怒意,但在场众臣听来宛如仙乐。
王黼等人连忙跪拜,感激皇上的宽容。
赵佶不过一时气愤,口出重言,绝非真心。
梁山泊之乱当前,若真屠戮百官,实为动摇国本,他不过是借此震慑。
叹气后,赵佶说道:“众卿未能直言进谏,也是朕失察所致。
朕将颁布罪己诏,抚慰民心,广开言路,革除弊政。”
宿元景虽受惊吓,却见天子悔悟,深感欣慰。
当今赵官家总算说了句让人认同的话。
宿元景出班道:“陛下英明!天资聪慧,若勤于治国,不用几年,必能国泰民安,成就一代贤君。”
王黼却上奏:“陛下为天下之主,怎能颁布罪己诏?百姓随贼,实因蔡京施政失当,民负过重。”
“自臣任相以来,已废蔡京诸多法令,然时日尚短,成效未显。”
“然臣坚信,不久后百姓自会明白朝廷用心良苦,不再追随叛匪作乱。”
王黼金发金眸,巨口能吞拳,仪表堂堂,状似胡人。
他善言辞,又擅逢迎,先攀附蔡京,后巴结梁师成,倚仗二人力,未遭排挤,反居高位。
然而,王黼才疏志大,无治政才能,只知近来百姓生活日益艰难。
他认为蔡京政策有误,遂全面废止蔡京的茶盐法,恢复旧制。
江南除花石纲外,蔡京的茶盐法也让百姓负担沉重。
王黼以为如此可复前朝盛景,却不料朝廷 ** ,令百姓苦不堪言。
至于赵佶提议下罪己诏……
别开玩笑了。
若赵佶都下罪己诏,那他们这些臣子岂不都要表态?谁愿意自打脸?
再说,万一赵佶真想做明君,他们这些奸臣以后还怎么聚财?绝不能让几个草寇断了自己的财路。
蔡攸也站出来说:“臣以为眼下当务之急,是派兵剿灭贼寇。
朝廷以雷霆手段平定梁山泊,便可镇住其他匪徒。”
“若陛下下罪己诏,只会让贼寇轻视,以为陛下惧他们……”
说到此处,蔡攸为难地望向皇上。
蔡京虽被罢相,蔡攸却未受影响。
赵佶行事自有其精明之处,他一面削弱蔡京的权势,一面又提拔蔡攸,倘若日后蔡京重获重用,他倒乐意见到这对父子相争。
赵佶拍案而起,愤然道:\"朕身为一国之君,我大宋尚有雄兵百万,岂会被这些匪寇吓倒?\"
蔡攸紧随其后补充道:\"那些匪寇惯于蛊惑民心,尤其那个徐悟锋,假意行仁,实则误导愚民。*r·a+n′t?x¢t../c¨o¨m¢”
\"若此时皇上下罪己诏,匪寇极可能借此机会,将所有过错全归于陛下。”
\"乡野百姓愚昧无知,臣担心此举反而会让匪寇势力壮大。”
赵佶听后陷入沉思。
他虽意识到自身有些许过错,但普天之下皆属王土,率土之滨尽为王臣,他可以自省,却无法容忍他人指摘。
尤其不能接受匪寇强加的罪名。
宿元景见状,连忙进言:\"如今民心浮动,陛下若能下罪己诏,必能安抚民心。
反之,恐怕百姓会被匪寇利用,对朝廷造成不利影响。”
王黼随即反驳:\"宿大人先前也承认,梁山匪寇不过数万,尚不足以引发天下大乱。
为何今日却要逼迫陛下下罪己诏?\"
\"一旦罪己诏颁布,只会沦为叛逆者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