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武行事极为谨慎,为掩盖过错,他以重金贿赂童贯,同时依靠东京城中的高俅为其掩饰,致使赵佶对此事毫不知情。\@白?马?,书?院>=° ?o更·~?新+)最11全?-(
刘仲武战败后,西夏军队趁机大肆劫掠,但童贯对此并不在意,认为死的不过是些普通百姓,大宋并不会因此受损。
然而,古骨龙城作为深入西夏腹地的据点,与陕北、陇右方向的宋军形成了对西夏的战略包围,严重威胁着西夏的安全。
对此,西夏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整个冬天都在积极备战,准备开春后向古骨龙发起进攻。
随着寒冬过去,童贯也下定决心,二三十万经过冬训的西军将士士气高昂,正是出击的最佳时机。
于是,他决定与西夏决一胜负。
然而,此时朝廷内部却发生变动,蔡京被罢免 ** 职务,经过一番争议,最终王黼接任此职。
与此同时,高俅率军二十万征讨梁山泊的消息传来,不久便传来了失败的噩耗:高俅指挥的大军与梁山正面交锋,惨遭重创。
当晚,梁山大军夜袭济州城,高俅不幸被俘,随后遭到严刑拷问,并在济州城内被斩首示众。
得知这一消息后,童贯先是震惊,继而冷笑。
他已经确认,所谓二十万大军实际不足十万,且多为京畿禁军。
童贯心中感慨,高俅此举无异于自寻死路,梁山势力强大,京畿禁军的战斗力实在难以匹敌。
童贯曾因误信禁军的实力,导致自己陷入险境,从此对这些军队心生轻视。
此次返回京城,一方面是为了巴结新任 ** 王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取悦赵佶,献上珍贵礼物。
童贯计划与西夏决战,首先要稳固后方,既要讨好皇帝,又要协调好与朝中重臣的关系。
京城传来消息,高俅命丧草寇之手。
赵佶闻讯,悲从中来,对童贯召见询问。
童贯踏入宫门,小太监毕恭毕敬地引路至御前。
赵佶放下手中笔,示意童贯起身回话。
“高太尉忠心耿耿,劳苦功高,如今却遭不幸,实在令人痛惜。”赵佶叹息,“二十万大军溃败,朝廷颜面扫地,此事若传扬出去,恐遭天下耻笑。”
童贯心中明白,这场灾祸牵连甚广,但他并不愿亲自出征。
于是,他装作伤感,伏地叩首,说道:“高太尉德才兼备,平日里任人唯贤,此役折损大将,实乃国之不幸。”
赵佶听罢,沉默片刻,随即吩咐童贯暂且退下,静候下一步旨意。
这一番刻意表演,连赵佶都觉得不忍,便道:“童爱卿快请起吧,你多年奔走西北,此事与你有何关系?”
稍作停顿后,赵佶继续说道:“高俅虽执掌殿帅府已久,早年在西北也立下不少功劳,但他此次出征尚属首次,经验自然有所欠缺。”
童贯心知肚明,这分明是赵佶在替高俅开脱。
尽管高俅此役惨败,甚至丢了性命,但赵佶绝不会承认这一点。
毕竟,高俅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从街头无赖一路升至殿帅府太尉。
若说高俅无能,岂不是暗指自己用人不明?
于是,赵佶不得不说道:“小高此次表现得还不错。”
童贯随即附和:“行军布阵并非易事,高太尉虽才智过人,但指挥十万大军,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即便西军中那些久经沙场的名将,也未必都能做到如此规模的调度。*卡?卡`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此番失利,实因高太尉过于轻敌所致,致使国家折损良将。”
童贯对高俅战败的具体情形已有所耳闻,心中更是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打仗本就是将领的责任,而他只需坐镇后方享受成果即可,从不亲自冲锋陷阵。
置身战场,岂不是自寻死路?
赵佶听罢颇为满意,又开口道:“童爱卿,梁山贼寇罪孽深重,必须彻底清除。
朕思虑再三,此事非你莫属。”
如今高俅大军惨败,徐海已攻占济州、东平、齐州、兖州等地,势必会趁机扩张势力。
胶州一带恐将陷入危机。
以赵佶的智慧,此刻也只能将希望寄托给西军了。
童贯闻言眉头微皱,他最不愿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
去年西夏战败,古骨龙城成为他们的心腹之患,必须尽快解决。
可以预见,今年与西夏必有一场恶战。
在这关键时刻,童贯怎么可能为了剿灭一伙草寇而放弃更大的功劳?
童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