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24章 彰显我大宋威仪

第124章 彰显我大宋威仪

蔡京闻言一笑,神情愉悦,好似听到了什么趣事。·x`i¨a?o*s¨h,u.o¢y+e¢.~c-o-m.

随即蔡京话锋一转:“之前高丽、西夏、大理诸国前来进贡,圣上命你主持金明池演武,彰显我大宋威仪,圣上对此甚是欢喜。”

他又补充道:“刚得信报,占城、大食、真腊等国亦将前来朝贡,圣上必定更为欣喜。”

高俅闻言精神振奋,意识到蔡京之意在于避重就轻,如今多国朝贡,形同万国来朝,必然让赵佶龙颜大悦。

如此一来,呼延灼兵败之事便可轻易掩饰。

至于金明池演武,实则更像一场戏。

金明池本为柴荣所建,意在伐唐,宋朝建立后渐成皇家游玩之地。

每年的金明池演武,在赵佶治下已徒具形式。

高俅掌控禁军后,禁军战力逐年下滑,为应付皇帝检阅,他设计了一套表面功夫。

每逢金明池检阅,禁军便摆出四彩舟,舟上表演各色杂技,如大旗、舞狮、杂剧等,两侧另有两艘装满乐器的船只,鼓乐喧天,场面热闹非凡。

赵佶观之颇为满意,高俅也因此稳固了地位。

蔡京接着说道:“冀州传来公文,称三山段黄河水清见底,乃是吉兆,明日可将此事上报圣上。”

高俅听罢惊喜交加,暗想自己运气绝佳,呼延灼兵败之际还能接连遇上喜事,仿佛天助。

实际上,高俅一直运气极佳。

早年他被流放淮西时,结识了经营 ** 的柳大郎。

后来哲宗大赦天下,他凭借柳大郎的书信,投靠东京董将士经营的药铺。

高俅的仕途转折始于董将士的引荐。

当时,因高俅身份低微,董将士不便直接拒绝,便将其推荐给了小苏学士。

尽管小苏学士对高俅并无好感,但也难以推辞,最终将他转介至花儿王太尉处。

直至遇见赵佶,这一连串机缘巧合,使高俅从市井泼皮摇身变为朝廷重臣,堪称传奇。

然而,即便抛开其奸臣身份,高俅的际遇仍令人惊叹。

这般好运,足以让宋江羡慕不已,令杨志感慨万千。

得知冀州黄河水变清澈的消息,高俅欣喜若狂。

古语有云:“黄河清,圣人出。”如今冀州段黄河变清,难道不是昭示着大宋正处于太平盛世?梁山虽一时猖獗,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

高俅立即拱手致谢:“如此喜讯,太师竟未早告知于我,害得我虚惊一场。”

蔡京冷哼一声:“你以为此事能轻易解决?稍有不慎,我这太师之位都将岌岌可危。

我打算派人通知杨戬、梁师成等人,让他们协助游说。”

“此外,我发现朝中有不少人支持招安梁山贼寇,上次赵鼎提议,此次呼延灼战败后,必有更多人附和。”

高俅眉头紧锁:“那该如何是好?”

对于武官出身的高太尉而言,战争无疑是他的立身之本。

倘若天下太平,他作为步军统领的价值何在?

简而言之,梁山对蔡京和高俅而言,既是隐患,也是谋取利益的途径。

二 ** 高位重,升官之事无需多虑,但财富却无人能抗拒。

若有人主张招安,岂非断绝了他们的财路?

断人财路如断人根基,高俅怎能容忍!

蔡京淡然一笑:“无须担忧。

我认为梁山众人皆桀骜难驯,即便皇上真允招安,我们只需略施手段,此事定然无法实现。”

“一旦有人提及招安,我们只需保持沉默。

若此次招安不成,恐怕又需动用大军征伐,那时便是我们施展抱负之时。”

高俅恍然大悟,随之笑道:“既然如此,在下愿听从太师安排。^8′1~k!s.w?.^c!o?m¢”

次日凌晨五更,天刚破晓,随着朝鼓敲响,文武百官依照品级,依次排列在丹墀两侧,完成朝拜礼仪后,各自归班。

高俅出列奏道:“启禀圣上,呼延灼率军攻打梁山草寇,因近日酷暑难当,军士水土不服。

而贼寇凭借水泊之利,陆路难以施展,无法推进。”

“呼延灼急于求成,令将士带病作战,中了敌人埋伏,致使损失惨重。

臣用人失察,恳请圣上降罪。”

赵桓听罢大惊:“竟有此事?呼延灼这般迅速便遭挫败?”

蔡京出班奏道:“圣上息怒,此乃天气炎热加之呼延灼轻敌所致。

如今朝廷已有捷报传来,高丽等国前来朝贡,占城亦将入贡。”

“更有喜讯,冀州知府报称,三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