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兵力不过四五千,岂料竟增至如此规模。
若按现有兵力对比,己方显然处于劣势。
看着手下表现出的轻蔑态度,项元镇无奈苦笑。
虽明知此战艰难,但迫于蔡京、高俅的压力,也只能迎难而上。
夜幕降临,半月当空,虽非满月,但皎洁的月光足以照亮四周。
林冲率领五百名骑兵,栾廷玉为副将,马蹄声清脆,谨慎前行至任城县。
此时宋军营外,各路巡逻队伍穿梭不息,项元镇治军严谨,使得巡逻将士丝毫不敢松懈。
不久,一骑快马冲破夜幕,疾驰向巡逻队伍,高呼:“前方发现敌情!有一支敌军骑兵正朝营地进发。”
“骑兵?!”众将士震惊不已,这股敌人竟拥有骑兵部队,实属罕见。
短暂的惊愕后,众人面露喜色,有人说道:“节帅果然料事如神,早已预见敌军来袭,令我们时刻戒备,今日定要让敌军尝尝厉害。”
消息迅速扩散,各路巡逻队伍纷纷朝同一方向集合。
林冲遥见前方火光闪烁,知官军大营近在咫尺,立即下令加速推进。
五百名骑兵迅猛冲锋。
转瞬之间,林冲遭遇首支巡逻队。
豹子头毫不留情,不论对方兵力多少,直接发起攻击。
“杀!”
对方百余人齐声呐喊,奋勇扑来,带队的将领满脸亢奋。
然而靠近时,他突然意识到自身处境——仅一百人,而迎面而来的敌人显然有数百之众,且皆为骑兵。
此时再想撤退已然不及,林冲已挥兵杀到,蛇矛如闪电般刺穿了他的胸膛。
“跟我冲锋!”
栾廷玉持浑铁枪,斗志昂扬,枪法凌厉,瞬间击毙数人。
区区百人怎能抵挡五百骑兵冲击?几番交锋后,仅剩寥寥几人生还。
就在此时,前方再次传来动静,伴随着密集的马蹄声……
在项元镇的安排下,大营外围的巡逻兵力以骑兵和步兵协同作战。
若梁山军队来袭,骑兵将作为主攻先锋,而大营内外的步兵则形成层层防线,试图将敌军围困。
听到梁山贼寇夜袭的消息,巡逻的骑兵与步兵迅速集结。
此刻,林冲和栾廷玉面前已有数百步兵及数百骑兵。
“随我冲锋!”林冲高声疾呼,月光下他的长矛闪烁寒芒,率先冲向敌阵。
“进 ** 军!”栾廷玉随之怒吼,身后的五百骑兵亦齐声呐喊,犹如汹涌洪流般直扑官军。
“放肆!”对面官军阵营内有人厉声回应,领军迎战。
双方正面交锋,本应激烈碰撞,但实际上却是一边倒的局面。
林冲手中丈八蛇矛横扫,数杆长枪瞬间折断,矛尖灵动无比,转瞬间便击溃多名敌骑。
栾廷玉亦毫不示弱,丈二钢枪宛如蛟龙出水,势不可当,一枪贯穿一名敌兵。
后方骑兵乘胜追击,官军虽有防御,却如同不堪一击的脆弱堡垒,迅速崩溃。
惨叫声此起彼伏,官军伤亡惨重,形势急转直下。
林冲见状不禁感叹形势之利。
这是项元镇的重大失误。
他部署的巡哨队伍理论上应如铁索拦江般牢不可破,但忽略了士兵的实战能力。
大宋禁军多年未曾实战,面对久经沙场的梁山将士,自然无法抗衡。
士兵素质低下,即便战术再完美,也难堪大用。
所谓铁索拦江,实则是腐朽的绳索,在梁山军冲击下瞬间崩塌。
任城县内。
“节帅!梁山贼寇果然前来偷袭,节帅英明!”
项元镇正酣睡之际,被一名亲兵唤醒。
亲兵急切地说:“快准备盔甲,我要上城头查看。”项元镇闻讯立刻清醒,吩咐披甲后,迅速率领亲兵赶往城头。
抵达城头时,城外哭喊声四起,喊杀声此起彼伏。
夜深人静,项元镇虽见火光漫天,却难辨细节。
远处火把连成火海,那是官军驻扎之地,然而在他眼中,这支火海正被一股强大力量逐步分割吞噬,火把数量锐减。
项元镇定睛细看,发现是一支骑兵部队,在战场中反复冲锋,打得官军溃不成军。
就在此时,一名偏将慌张攀上城头,向项元镇报告:“节帅,梁山贼寇势不可挡,巡逻兵难以抵挡。”
项元镇脸色阴沉,这些精心布置的防线在梁山军面前形同虚设。
他心中怒火中烧,不仅针对敌军,更对自己部下失望至极。
尽管早有预感,但实际战况仍让他震惊。
项元镇冷声道:“传我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