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三衙和诸将招募的士兵,到军营后仅从事侍奉差役和手艺活计,每营中此类人员占三四成,不再教授武艺。”
徐悟锋忍不住笑了。
堂堂国家军队,新兵招募后不是训练作战,而是当保镖、学手艺,甚至从事商业活动,占了三至四成的比例。
就连皇帝都知道这事儿荒唐至极。
众人听罢,都觉得匪夷所思,京城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一行人入城后,汴京的繁华让他们眼前一亮。
街道两旁商贩云集,各种方言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徐悟锋身为现代穿越者,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而同行之人除汤隆外,却都流露出乡下人初到大城市的模样。
正当大家走马观花时,一个伙计快步迎上,满脸堆笑地说:“各位客官若是需要歇脚,敝店是东京赫赫有名的客栈,刚好有上好的房间,不妨去看看?若不满意,尽管赏脸打我几巴掌!”
徐悟锋抬头望向左侧,只见一座红漆碧瓦的客栈,门前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迎宾楼”三个字。
伙计看起来机灵,客栈位置也正合适,徐悟锋便点头答应:“行,你带路吧。”
“好咧,诸位客官请随小的来!”伙计一声吆喝,领着众人进了客栈。
徐悟锋环视四周,发现这客栈果然名不虚传,设施齐全。
一行十六人便在此落脚。
稍作休息后,徐悟锋与汤隆交谈了几句,汤隆便独自外出。
不久,汤隆带回一人,此人肤色黝黑,体格健硕,约莫三十岁上下。
还没走近,徐悟锋就闻到一股奇特的气息。
汤隆介绍道:“少爷,这就是我提到的朋友,他叫凌振,人称轰天雷。”
凌振拱手行礼:“小人见过徐大官人。”
听到这个名字,徐悟锋立刻来了兴趣。
这人正是《水浒传》中鼎鼎有名的轰天雷。
若是能把这样的人才带上山,那可真是如虎添翼!
徐悟锋舔了舔嘴唇,说道:“凌振兄弟不用客气,在济州我也听说过你的威名,据说你擅长使用火器!”
凌振谦逊地问:“小人的薄名,居然能让大官人知晓?”
凌振略显惊讶,他虽在甲仗库供职,人称轰天雷,却并不算重要人物。
凌振擅长制造火器,武艺高强,骑射皆精,然而日常所做最多的,反而是为达官贵人制作烟花。
徐悟锋笑问:“听说你精通火器制造,能打十四五里远,真有此事?”
凌振听后笑道:“大官人取笑了,那火器不过是抛石机,全靠人力发射,怎可能打十四五里?四五百步都难做到。”
徐悟锋听罢松了口气。
实际上,北宋时真正的火炮还未出现,凌振所谓的火炮,其实就是火球,由抛石机投掷。
换句话说,这东西应叫作h。
北宋时期,**已应用于战场,但因成分复杂,威力较小,多制成火球或毒烟球,主要用于震慑而非 ** 。
徐悟锋之前还纳闷,抛石机怎能打十四五里,简直是天上飞的。
靖康之变时,若大宋有这样的武器,完全可以远程打击,令金兵无法靠近护城河。
徐悟锋笑着说:“看来江湖传闻有些夸张,不过凌振兄弟的本事,想必是实。”
凌振颇为自豪地说:“不是我自夸,如今大宋的大小石h,我都门清,发射命中率能达到六七成。”
徐悟锋沉思片刻,北宋末年的抛石机全凭人力操作,力度和精准度受人力限制。
六七成的命中率相当惊人。
“果然名不虚传!”徐悟锋赞叹一声,接着问,“凌振兄弟可知,我想购买一些**盔甲,不知能否帮忙?”
凌振低头思索片刻,答道:“大官人,买盔甲倒无妨,只是那**太过敏感,恐怕不易办到。”
徐悟锋微微一笑:“无妨,有盔甲便好。”
他知道宋朝的盔甲冠绝天下。
宋朝因经济繁荣,军备极尽精致,以唐铠为基础改良,堪称汉甲的顶峰。
凌振再次询问:“不知徐大官人打算购置多少盔甲?”
徐悟锋稍作思索,答道:“数量不限,多多益善。”
凌振听后,颇为惊讶,未曾料到对方的需求如此庞大。
东京甲仗库对面的酒楼内,徐悟锋、汤隆、穆弘等候片刻,随后听见脚步声响,凌振带领一名三十多岁、面容白净、无须的太监到来。
凌振随即介绍道:“刘公公,这位便是我提及的徐大官人。”
刘公公打量徐悟锋一眼,夸赞道:“徐官人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