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会轻易放过。
起初,杨志感到十分尴尬,因情况紧急毫无准备,只能讲述家族的古战场故事。
作为杨家后代,他的言传身教显然与众不同,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让众首领赞叹不已。
论武艺,山上的好手自然不止杨志一人,但说到行军布阵之道,即使是综合大家所学,也难以超越这位出身将门的杨志。
鲁智深、林冲、卞祥等人虽强,却仍稍逊一筹,这便是家族传承的力量所在。
如果杨志的运气不是如此糟糕,复兴先辈荣耀并非遥不可及。
第二天,杨志有所准备,并参与了兵阵演习,为了不被轻视,他分享了不少实用策略。
众头领纷纷记录,就连一贯莽撞的李逵也在多次实践中领悟到作战不能一味蛮干的道理。
若想避免梁山陷入困境,不仅士卒需要刻苦训练,首领更需全力以赴,不容懈怠。
连着三天过去,徐悟锋注意到杨志在观看士兵操练时跃跃欲试的模样,便大方地点头,允许青面兽一同参与。
九天时间转瞬即逝,眼看新年将至,杨志向徐悟锋告别,踏上了归途。
他深知,若继续留在水泊梁山,恐怕会难以割舍这份自在。
杨志并非天生悲观之人,他的家族曾辉煌一时,祖父杨怀玉更是享有“玉面虎”的美誉,相貌出众自不必说。
然而,脸上的青色胎记像是一道晦气符咒,伴随他一生,阻碍了他的前程,更使他时常陷入困顿。
东京城里,杨志不过是一名籍籍无名的制置使;但到了梁山,却成为众人争相结交的对象。
每日都有人邀他饮酒,虚心请教兵法,这令他倍感振奋。
梁山讲武堂的演武同样让杨志兴奋不已。
这里人才济济,无论是史文恭、林冲还是鲁智深,又或是山士奇、卞祥、孙安,无不让他赞叹连连。
梁山上下团结一心,即便是一般的喽啰或新来的百姓,也都洋溢着乐观的笑容,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这样的环境中,杨志也渐渐放松下来,但他明白,自己肩负着家族的责任,绝不能就此入伙。
徐悟锋理解杨志的处境,并未执意挽留。
他清楚,杨志在东京丢失花石纲后,又因生辰纲事件被迫 ** 。
这条路虽艰难,但他选择了坚持,而非走向末路。
当初加入高俅幕府押运花石纲时,杨志已承受了不少非议。
那些背后的指指点点,无疑是对祖辈荣耀的一种冒犯。!t.i.a-n¢x+i*b`o¢o/k~.^c¢o′m.
杨志深知自身处境,但他心中所想的是,不论过程如何,只追求最终的结果。
他相信,总有一天能攀上高位,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从而洗清过往的污点。
看着船即将靠岸,杨志思绪翻涌。
一行人踏上陆地后,徐悟锋带领群雄,亲自将杨志送出了十几里地。
杨志停下脚步,拱手道:\"徐寨主及各位头领,请止步于此,我自往东京而去。”
徐悟锋递过一包金银,塞入杨志手中,说道:\"若在京都不顺心,可随时返回梁山。”
\"多谢徐寨主!\"
杨志轻叹一声,再次向众人拱手,牵起徐悟锋赠的马,缓缓转身离去。
鲁智深摇头道:\"这杨志也是个痴迷官职之人,丢失花石纲之事,即便当今赦免,高俅怎会轻易放过他?\"
此言甚是准确,花石纲乃用来讨好皇帝之物,如今遗失,仅凭些许钱财就想安抚高俅,实属妄想。
众人皆点头附和,林冲更是长叹不已。
徐悟锋微笑道:\"各人心志不同,不可勉强!强留其人,只会使其郁郁寡欢。”
无需多言,他便带领兄弟们返回山寨。
且说杨志牵着马,带着行囊财物,一路朝东京进发。
数日后,遥见汴梁城,只见:
万家灯火,红绿交错映辉;三市六街,衣冠云集繁华。
凤阁高耸,金玉璀璨;龙楼巍峨,琉璃闪耀。
花巷柳径,佳丽如云;楚馆秦楼,歌伎无数。
豪绅宴饮,公子游赏。
杨志寻了家客栈,安置好行李,卸下兵器,又饱餐一顿。
几日后,托人前往枢密院疏通关系,欲重新谋得殿司府制使之职。
杨志耗尽所有积蓄,连徐悟锋赠送的金银也用去大半,方获文书,得以面见殿帅高太尉。
杨志踏入厅堂,高俅阅尽他过往的历事文书后,怒指其鼻斥责:“汝等十名制使运花石纲,唯独汝将其遗失,且未呈报亦逃避追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