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济身为李世民的通事舍人,除了掌诏命及呈奏案章外,还负责给李世民完成一些临时交待的事情。¢E.Z.小′税!枉? -免,肺/阅¨独~
来济脸色古怪禀报道:“回陛下,太子最近在做工匠之事。”
工匠之事?
听到来济的回答,李世民的眉头微微一挑。
他让李承乾兼顾农桑、水利和工匠的政务,并不是让他做具体工匠的事情,而是负责拟定和批阅重大国策。
如果太子做这等低贱的活,还要那帮工匠干什么?
这孩子真是本末倒置!
李世民沉声道:“具体说说。”
来济连忙抱拳道:“陛下,屯田司郎中杜荷,受太子之命在做新犁。”
“工部尚书阎立德还上疏尚书省,弹劾杜荷不思政务,带屯田司的官吏胡来,他请求尚书省将杜荷革职。”
“不过左仆射和右仆射知道杜荷受太子之命行事,因此并没有对杜荷作出任何处罚。”
虽然阎立德是工部尚书,但是他并没有权力,去处罚杜荷这个屯田司郎中。
能处罚杜荷的只有尚书省。
至于大理寺和御史台,他们在杜荷没有违反唐律的情况,也拿杜荷没有办法。
“太子让杜荷去革新新犁?”
李世民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他脸色有些严肃道:“太子和杜荷两人,从未做过农桑之事,亦不了解器械,他们能作出新犁出来?”
“是不是有民间巧匠,给太子上呈新犁?”
知子莫若父,李承乾有几斤几两,他这个做父亲的还不清楚?
女婿杜荷也是他看着长大,他知道杜荷也是个不学无术之人。·3*4_k,a*n′s¨h+u!.¢c\o~m_
来济低声应道:“陛下,据屯田司的人所说,杜尚书手中的图纸,乃是太子殿下亲笔所画。”
“臣跟杜郎中确认过,图纸上面的文字,正是太子殿下的字迹。”
他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也充满惊愕,心里同样不相信。
可事实摆在他面前,他不得不信。
“新犁出自承乾之手?”李世民呢喃一声,随后蹙眉道:“来济,新犁的效果如何?”
虽然杜荷是杜如晦的嫡次子,可杜荷那孩子就是一个纨绔子弟。
嚣张跋扈,不学无术。
要不是他看在杜如晦立下的巨大功绩,肯定不会让杜荷去当屯田司郎中。
来济摇了摇头:“回陛下,新犁尚未做出来,还不知道效果。”
顿了顿。
来济接着禀报道:“太子殿下还命太子詹事马周,率领东宫司经局革新印刷术,率领崇文馆注释音符。”
“只是东宫戒备森严,且知情的官吏又守口如瓶,因此臣并未打探到有用的消息。/芯!丸.本-鰰/栈? *最¢新~彰·結!埂?鑫^快\”
这些消息他从马周口中得知,但知道的也仅有这些而己。
他还问了少詹事张玄素,左庶子李百药、右庶子赵弘智等东宫属官,他们全都不清楚具体情况。
李世民皱着眉头,脸色变得有些复杂。
他知道承乾的举动,是为了扭转名声。
想法很好,可这样做也有弊端。
如果承乾拿不出有效的成果,他的这番行为便会成为百官和百姓的笑料,这会进一步败坏他的名声。
“哎~”
李世民微微叹了一口气,随后无奈地在心里呢喃道。
“希望有所收获吧!”
承乾有心要做一点成绩出来,他作为父亲,不能去打击他。
即便最后没有结果,最起码承乾有变好的心,这己经比以前好很多了。
...
时间飞逝,转眼己是一个月后。
自从朝廷把跟随齐王谋反的官吏拉去东市杀头,百姓就再也没有议论太子昏庸,而是大骂齐王大逆不道。
可就在百姓逐渐淡忘太子昏庸时,一则关于太子的小道消息,再次在长安传开。
太子不思朝政,沉迷奇技淫巧!
特别是最近几天,太子借统筹拼音注释之事,连朝会都没有去参加。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长安城的百姓再次沸腾。
平康坊。
一间人满为患的酒肆内。
“你们听说了吗?太子最近沉迷工匠之事,连朝会都没有去参加!”
“这未免太荒唐了吧!”
“太子应当学习帝王之术,而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