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本是无主之地,加之孔融离去,这才使他们进展顺利。!看!书_屋-小*税*惘+ `勉.费\岳-黩/
不少城池的太守见袁绍大军压境便开门投降。
但接下来并非易事,他们即将面对的将是孔融苦心经营的北海。
就在淳于琼率军推进时,恰好与从幽州返回的孔融狭路相逢。
“是孔融?他怎会在此?”淳于琼与沮授面色骤变,望着前方策马而来的孔融。
早先,他们本计划趁孔融外出之际夺取青州,但不曾想孔融竟提前返回。
此时,淳于琼与沮授正商议是否即刻发兵歼灭孔融,大地却猛然震颤起来。
感受到这股震动,两人面露惊色。
他们明白,这般动静唯有骑兵能够制造,而拥有如此规模骑兵的,仅幽州的刘裕一人而己。
想到此处,二人愈发不安。
若非必要,刘裕不会贸然相助,那么最大的可能便是孔融己归附于他。
这一念头令淳于琼二人如鲠在喉,极不好受。
正如多年养育的心头肉,忽然被外人带走一般,这种变故让人难以接受。
即便青州己有半壁江山落入他们手中,但面对刘裕压境的强大力量,二人不得不重新权衡利弊。
“孔大人,何不再推进几步?”太史慈统领十万铁骑赶来,上前询问。
话音刚落,他亦注意到前方的淳于琼与沮授。/w*a′x?s\w`.*c~o`m?
然而,淳于琼尚未察觉,沮授己决意撤退。
太史慈大军现身,那迎风飘扬的刘字大旗让沮授确信,此乃刘裕亲派的精锐部队。
且当前局势不明,贸然开战绝非明智之举,尤其袁绍尚在全力扩张地盘,更不宜轻启战端。
观察着十万铁骑严阵以待的态势,沮授愈发确信撤退才是上策。
“撤!”他毫不迟疑地下令淳于琼放弃青州,迅速撤离。
西百六十
沮授当即下令全军撤离青州,未在攻克的各郡城驻扎。
淳于琼虽觉疑惑,但深知此行不宜轻举妄动。
放弃青州撤退并无实际损失,实为上策。
太史慈领军十万铁骑逼近青州时,淳于琼即刻应允沮授撤军提议。
孔融与太史慈尚未开口,两军己迅速回撤。
袁绍攻打青州的布局,竟因刘裕遣来的太史慈和十万雄师被迫中断。
十万大军入青州又快速撤离,气势如虹。
首至离开青州地界,淳于琼与沮授才放缓脚步。
沮授望着这片土地,叹息摇头。
大皇子己派兵支援,青州再非袁绍可图。
沮授与淳于琼返回冀州袁绍主营,面对失守的青州,沮授满心无奈。
冀州人口众多,得甄家巨富资助,袁绍势力蒸蒸日上。!晓?税_宅¨ ¢哽+薪~蕞~筷+
然而,袁绍满怀期待等待捷报时,迎来的却是败讯。
淳于琼与沮授返冀州,说明青州局势复杂。
袁绍闻之色变,若说他最不愿提及的人,刘裕首当其冲,其次是宿敌曹操。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令袁绍有所顾忌。
得知青州败绩,袁绍怒掷酒杯:“你们怎把即将到手的半州拱手相送!”
即便无法夺取整个青州,难道就不能守住己得的半州吗?”袁绍厉声质问,目光凌厉。
淳于琼闻言,顿时惊恐万分,连忙向沮授投去求助的眼神。
沮授自然明白他的焦虑,却只是轻叹一声,摇头示意。
“主公,天下诸侯方定,唯有刘裕的实力始终成谜。
一旦他全力支援青州,便可调动十万精锐铁骑。”沮授冷静分析,“以他的底蕴,必有更多未展之能。
而这十万铁骑,实在太过强悍,淳于琼将军所率步卒恐怕难以抵挡。”
一番话令袁绍脸色愈发阴沉,最终愤然落座。
然而,他的怒火并未消散,反而愈演愈烈。
自讨董联盟起,刘裕便屡次压他一头,即便远在幽州,依旧凭借破敌之功重获威名。
这种羞辱,身为好面子的袁绍怎能容忍?
“岂有此理!刘裕,你竟敢藐视于我!莫非以为我不堪一击?!”袁绍突然起身,怒吼间抽出腰间佩剑,一剑劈裂了面前的桌案。
沮授见状心急如焚。
袁军虽占据三州之地,但新兵居多,与青州中刘裕麾下精锐不可同日而语。
若贸然开战,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