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生活美满。
然而,在这大汉局势动荡之时,孔融深刻意识到当前天子行事荒唐,唯有大皇子刘裕才具备登基资格。
而现任天子刘协实为庶出,名不符实,这一切皆因董卓之乱所致。
如今董卓己亡,刘协自当退位,由刘裕继任。
得知刘裕在幽州击退外敌,展现出复兴气象后,孔融深受鼓舞,立即率军奔赴幽州。
面对幽州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的盛景,他愈发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真是难得的好景象!”孔融连连称赞,“大皇子贤明仁厚,若能登基,必是民心所向。”
沿途所见,无论是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是军民融洽相处的画面,都让孔融对刘裕愈加推崇。
在他心中,刘裕的形象愈发崇高。
即便无人要求,孔融也早己做好为刘裕争取帝位付出一切的准备。
就连随行的北海府兵,也被幽州的繁荣景象深深折服。
他们曾饱受黄巾之乱,虽有所恢复,却远不及此处的太平盛世。
更为难得的是,这里的农民与巡逻的士兵关系融洽,甚至主动邀请士兵休息并奉上茶水。
这般温馨场景,令北海府兵对幽州心生向往。
“太不可思议了!”孔融一行人感慨万分。
“你看,这里多么美妙啊!”
“简首就像人间仙境!”
“幽州竟变得这般模样,大皇子殿下真是仁德啊!”
越接近幽州郡城北平,沿途越是繁华,连通往郡城的道路都铺上了石子,修出了马道。
这样的繁荣景象,让北海士卒们对刘裕充满敬意,如此贤明的皇子若能登基,必是众望所归。
跟随孔融左右的一位年轻将领也在观察中对刘裕越发好奇。
他想弄清楚,这位大皇子究竟是何方神圣,能让遭受异族侵扰的幽州,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
看到身旁年轻人的好奇神情,孔融笑了。
“子义,这次又要劳烦你护送了。”
太史慈摇摇头:“孔大人无需客气,这是我母亲的嘱托,我自当保护大人周全。”
“再说,一路上大皇子治理下的幽州平安无事,我可不敢居功。”
孔融满意地注视着太史慈。
这位将领无论武艺还是智谋都极为出色,且品德高尚、孝顺无比,只是遗憾未能为自己效力。
想到此处,孔融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子义,你尚未入仕。”
“你觉得如今的幽州如何?”
孔融带着笑意问道,太史慈则环顾西周,思索着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