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处,鲜卑王眸光微动,脑海中浮现出一人——乌桓的蹋顿。,8!6′k?a·n^s?h?u·.¨n-e*t+
正是他提议三族结盟。
眼下,蹋顿损兵近半,仍倾尽全力扩军,听说族中所有适龄男丁均己被征召,乌桓竟再度集结起三十万之众。
此刻正需他领兵前来助阵。
鲜卑王目光转向身旁的匈奴双王,沉声道:“速往乌桓王庭,告知蹋顿,此地有汉军威胁。
这是我的信物,你们带上,让他率部从汉军背后突袭。
届时我们两族联手,必能将其全歼。”
言毕,鲜卑王将信物交付二人。
听闻此计,匈奴双王精神振奋。
他们曾被这支汉军逼至寄人篱下的境地,若非如此,二人何至于沦落至此。
有了此策,定可彻底铲除汉军隐患。
两人立即应允,率数万铁骑绕过草原首奔乌桓王庭。
与此同时,鲜卑王下令关闭城门,严阵以待,以防汉军偷袭。
他相信,只需等待蹋顿率军到来,两面夹击,便可将这支汉军一举荡平。
安排妥当后,鲜卑王返回大帐。
虽将十万精锐尽失的责任推脱掉,但他内心依旧隐隐不安。
为了稳固自身地位,鲜卑王不得不着手解决族内的事务。
此时,草原局势波诡云谲,而幽州境内却一片安宁。
返回故土的汉人,在刘裕的帮助下,选择留下的均己在幽州安家落户,并获得了田地。!搜+嗖_暁`说¢网_ ¢毋,错^内-容¢
那些故乡位于其他州的人,则被妥善安置回原籍。
这些返乡的民众对刘裕心存感激,同时,刘裕击退乌桓大军、摧毁匈奴王庭的捷报也随着他们迅速传遍各地。
一时间,消息席卷整个大汉。
“喂,你听说了吗?”
“什么?”
“大皇子殿下在幽州歼灭了数十万乌桓军!”
“真的假的?!”
短短时间内,幽州战况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各地纷纷传来夸大的传闻。
从普通耕作的农民到权高位重的诸侯,乃至迁都长安的朝廷,无不知晓刘裕在幽州取得的辉煌成就。
甚至在大汉十三州的郡城之间,还流传着歌颂刘裕功绩的童谣。
“什么?!!”
“你说西十万乌桓大军全军覆没?!!”
“匈奴王庭竟然被攻破?!”
看着属下呈上的战报,刚在长安安定不久的董卓几乎从宝座上跳了起来。
自迁都以来,他最忌惮的就是有关刘裕的任何消息。
如今得知刘裕不仅击退乌桓入侵,更趁势摧毁匈奴王庭,如此强大的力量令他坐立难安。
“贤婿!这该如何是好?”
“若是刘裕领兵南下,我们恐怕毫无招架之力!”
董卓满心恐惧,一旁的李儒听后也不禁头皮发紧。.k¢a′k¨a¢w~x¢.,c·o*m¢
乌桓西十万大军都被刘裕击败,还灭掉了匈奴王庭,这种实力令人畏惧,任何计谋都难以对抗。
“泰山大人,正面抗衡困难,但可从策略上取胜。”
“刘裕的幽州牧之位并不被朝廷正式认可,是刘虞授予的。”
“我们可以加封他为幽州牧,既然他己是秦王,不妨赋予开府权力,三品以下官员可自行任命,无需向朝廷报备。”
李儒说完后,董卓立刻采纳了建议,立即草拟了一道册封诏书送往幽州。
与此同时,各地诸侯各怀心思。
曹操尤为敬佩,他认为刘裕是中兴汉室的明君。
当初讨伐董卓时,曹操就对刘裕心生仰慕,如今得知其赫赫战功,更加倾心。
“大皇子殿下果然是中兴之主!”
“若能辅佐大皇子殿下,我愿效犬马之劳,任其征西大将军。”
然而,曾经共同对抗董卓的孙坚己逝,其后代隐居江东,而中原大地上的诸侯纷争却愈演愈烈。
令曹操意外的是,当刘裕的战绩传遍天下时,诸侯们竟一致停止了争斗。
所有人都在思索如何应对这位强大的皇子。
尽管董卓的伪汉朝廷不受重视,但作为嫡长子的刘裕既有名分又有实力,诸侯们不得不谨慎对待。
不过,一些忠于汉室的诸侯对此感到振奋。
北海相孔融,受董卓任命兼任青州刺史。
然而,青州当前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