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大宋王朝 > 第313章完结

第313章完结

元祐三年,吕公着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艘-飕·晓^税+枉+ ?更_薪.蕞,快-在整个宋代历史上,只有四个人享受过这一殊荣,吕公着和他父亲吕夷简都位列其中。次年二月,吕公着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太皇太后哭着对大臣们说:“国家真是不幸啊,司马相公已经过世了,现在连吕相公也去了!”非常悲伤。哲宗亲临赐奠,追赠他为太师、申国公,定谥号为“正献”。与司马光一样,吕公着身后也受到了党争风波的影响,哲宗绍圣初,他被削谥、毁碑,徽宗时也被列入了“元祐奸党碑”,直到南宋初年才得以平反。

在文学方面,苏轼有什么重要成就和贡献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大家,他才气横溢,在散文、诗、词等文体的创作上都有着极高的成就,是人们公认的天才、全才。一代文坛盟主欧阳修在他刚刚崭露头角时就断言苏轼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宋神宗也曾称赞他是“天下奇才”。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在散文上用功最勤,成就最大。他现存各种体裁的散文四千多篇,大致可以分为议论文、记叙文、杂着几类。议论文中最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如《思治论》、《六国论》、《教战守策》等。\比/奇\中/闻¨网` `冕.沸?岳?黩!这种评史议政性质的文章,大都语言明快,气势雄浑,说理透彻,他尤其善于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哲理。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记等。他的碑传文善于运用描写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方山子传》为代表;山水游记除了描写景物和叙事抒情外,还特别喜欢议论,阐发哲理,名作如《喜雨亭记》、《石钟山记》等都是如此,而其中最著名的是《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两篇赋不仅抒发了作者的人生哲学,而且语言优美,富于诗情画意,不愧是宋代文赋中最出色的作品。除了议论文和记叙文外,书札、序跋和杂文,在苏轼的散文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类作品或记友情,或写抱负,都能夹叙夹议,挥洒自如,充分表现出了作者的个性和风趣。

在艺术上,苏轼的散文在前辈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推进和开拓。他的散文豪放自然、气势纵横,艺术手法多变,往往突破固定格局,使情景事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以议论见长,而且常常向思辨化的最高层次升华,尤其善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这样说,苏轼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除了以散文著称,苏轼也是一位博采众长、别开生面的大诗人。`小_税′C¢M?S` ~最¢鑫/璋¢踕~更/芯/快*他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敢于用诗歌来揭露时弊,在现存的二千七百多首诗中,社会政治诗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乌台诗案”以后,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歌创作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充分吸取了前代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的不同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融豪放、雄浑、清新、典雅、婉约、朴实、幽默于一炉。他用诗歌来抒发对国家前途、民生疾苦的关心,用诗来表现山水风光的优美,用诗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谊。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是苏诗非常突出的艺术特色,在《百步洪》一诗中,他连用了七个比喻来形容水势的磅礴,奇思妙想,生动形象。在诗歌史上,苏轼是继李白、杜甫后的又一个高峰。

在词的创作上,苏轼以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来填词,在柳永发展长调慢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词的意境,把歌者之词变成了诗人之词,打破了“词言情”传统,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苏轼用词来说爱言情、怀古、咏史、说理、谈禅,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什么叫蜀学宋代儒学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少派别,除了理学外,王安石创立的“新学”,以苏轼、苏辙兄弟为代表的蜀学都对当时或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蜀学不仅与新学对峙,也曾经与司马光的朔学,二程的洛学鼎足而立,在宋代儒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蜀学的创立者是苏洵,完成者则是苏轼、苏辙兄弟。因为苏氏父子是蜀眉山人,因此这个学派被称为“蜀学”。嘉事占元年(1056),苏氏父子三人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次年,苏轼、苏辙中进士,蜀学才开始逐渐形成,苏洵着《六经论》阐述了他的观点。治平三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