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者处斩。至庚寅九月更不用’;中段印泉山;下段平写‘一贯省文’,守悴姓押子(字)……而大观小钞民以为便者,造之有限而换之有信也。”这段史料记载的小钞版面与上述钞版文字图案完全不同。问题是这“大观二年第一料”是首次发行小钞,还是此前崇宁五年已发行了一界?如果有二界小钞,那么其文字图式是否一样?这些问题,没有史籍资料可以做出满意的解说。不过我们以为,即使承认有二界小钞,只相隔二年所发行的同一种纸币,其版面文字图案不应差别如此之大。
次年,乔晓金、卫月望撰文《宋代钞币“官交子”、“会子”质疑》认为,北宋版钞应与私交子或私钱引接近,而不应是官府发行的官交子或官钱引。因为它缺少封建官府典章文物的严肃性,丝毫没有官造文书的气息,更不是小钞。并指出北宋版钞发表时,未谈出土地点与流传经过,皆属来历不明之物。所以它是否为真品,是值得讨论的。质疑发表后,引起美国、加拿大,以及台湾等地学者的响应,纷纷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其中,怀疑它是私交子的说法也是基本不能成立的,私交子主要流行于四川地区,且钞版上“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之语,也应是官府的口吻,私交子不可能有这样的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