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大宋王朝 > 第264章完结

第264章完结

那么,陆母决意逼迫这对恩爱夫妻离异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刘克庄《后村诗话》以为,陆游的父母亲对陆游的管教甚严,期望很高,希望他早日科举及第,入仕为官。·s·a_n,y?e?w~u/.+n¨e~t′而陆游结婚后对学业有所荒废,对政治没有多大兴趣,只是写诗抒情。早几年的科场不利,仍让二老记忆犹新,很是担忧,于是决定拆散他们,由陆母出面,迁怒于唐琬,让陆游屈服,从此一心苦读,以求取功名。总之,是一番苦心,想让儿子成材。

有人不同意上述说法,指出陆游第一次应考失败时是十八岁,如果陆游父母真为儿子的科举仕途着想,为什么在他二十岁时,落第不到二年就急急忙忙给儿子成婚?其实,古人成家与立业一般并不矛盾,结婚后再举科第之事也很平常。绍兴二十四年(1154),陆游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论恢复,激怒奸臣,被黜落下榜,时年二十九岁,已早与唐琬离异。所以,陆游的科场失利,和唐琬、婚姻是毫不相干的。

细读陆游的《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或可找到此事原委的蛛丝马迹。,小/税-宅, ?已~发?布`罪′芯?章~结·诗有曰:“所冀妾生男,庶几姑弄孙。此意竟蹉跎,薄命来谗言。”古代称婆婆为“姑”,“姑恶”即影射婆婆可恶,蛮不讲理。诗意谓:婆婆“弄孙”心切,希望儿媳快点“生男”,不意唐琬婚后不育,婆婆“此意竟蹉跎”,又听信谗言,才威逼儿子休了这个不能传宗接代的儿媳。估计,这才是陆游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也有人不同意上述观点,指出一般要数年才知其能否生育,唐琬进门才数月,就被强迫离异,不应和生育有关。应是唐琬不通世故而礼节不周,惹得陆母心生不满,或者说就是婆媳不和,婆婆看不惯媳妇的为人,强逼儿子休妻。南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直言:放翁先妻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妻之情,实不忍离。这是最早记录这一悲剧的一则史料,那么为什么唐琬不得婆婆欢心呢?人们一般也只能泛泛而说陆家封建礼教严格,容不得豁达开朗的唐琬,所以后改娶端庄婉顺的王氏。/s′i,l,u/x-s¨w..-o\r_g\其实,清官难断家务事,该悲剧的具体原因恐怕是不会找到确切答案的。

朱淑真的生活时代朱淑真是宋代著名女诗人兼词家,通书画音律,自号幽栖居士,后人辑其诗词三百余首,题名《断肠集》。她和李清照并列为宋代最有影响的才女,可称我国古代女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但女诗人到底生活在北宋?还是南宋?仰或两宋之交?人们提出各种史料根据进行论证,结论却大相径庭,至今都是悬案。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平江府通判魏仲恭在路经都城临安(今杭州)时,常听到人们惋惜地谈起一位赍恨以殁的女郎,并交口传诵着她生前的许多诗词作品。魏仲恭觉得这些诗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并不比花蕊夫人、李清照等前辈女词人的作品逊色,便和一些士人们留意搜访采集,最后竟辑得其遗作三百余首。这位女郎的名字叫朱淑真,其诗词中充溢着一种特有的怨怅之情,表明其人生遭遇的悲剧色彩,魏仲恭就为其作品集起名《断肠集》。其作品集不仅在数量上居于历代女诗人的前列,且以其清空婉约、恬新流丽的风格、温柔真挚、幽怨悱恻的深情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然而,这位才女的生平事迹却湮没不彰,各种信息语焉不详,显得扑朔迷离,人们众说纷纭。

明代田汝成《西湖志余》说:“与淑真同时有魏夫人,亦能诗。尝置酒邀淑真,令小环队舞,因索诗,以飞雪满群山为韵,淑真醉中援笔赋五绝。”而朱淑真诗作中确有题为《会魏夫人席上命小环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的五首七绝,把小环队舞描绘得生动可人,栩栩如生。后人称赞道:“不惟词旨艳丽,而舞姿之妙,亦可想见也。”许多人认为,向朱淑真索诗的魏夫人是曾布之妻,一位颇有诗名的妇人。曾布即“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弟弟,生于仁宗景祐三年(1036),神宗时官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助王安石变法,死于大观元年(1107)。考魏夫人约生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卒于徽宗崇宁二年(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