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大宋王朝 > 第242章完结

第242章完结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柳永又不得不走科举应试之路,但此路走得十分辛苦和坎坷。·9*5·t`x?t...c\o!m*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载:“(宋)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撰《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我们来欣赏一下他所写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坊。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的确很有个性。怀才不遇,科场失意使他激愤填膺,转而对功名富贵采取冷淡和狂傲的态度,常常以“自衣卿相”自居,把功名官位看成“浮名”,还不如“浅斟低唱”、“偎红倚翠”畅快。¢微¨趣*晓,税,网! /已?发+布,罪~芯-璋,截/怪不得宋仁宗看了非常反感,特意排斥他。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也有一段相似的记载:“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狷薄子纵游娼诸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由于最高当局的不满与打压,柳永屡试不第,流浪于开封、苏州、杭州等大都市,在秦楼楚馆中讨生活,依然以填词作曲为娱,与歌妓们流连忘返,使柳永有感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同遭遇,从而替她们唱出对所受凌辱和践踏的控诉,同时寻求生活的安慰。其中,乐工借柳永传其新制乐曲,妓者藉柳永增其缠头声价,柳永也凭她们远扬才名,可谓相得益彰,风流倜傥。

据说,直到景祐元年(1034),柳永方才及第,遂改名永,字耆卿。以后,只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昌国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和屯田员外郎等小官,故亦柳屯田。-E+Z.晓,说?王* +已-发·布¨最~新¢蟑+截¨然而其仕途仍很渺茫,游宦生活飘泊不定,充满辛酸。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载,皇祐年间,柳永已近人生晚年,天上出现老人星,时以为是“祥瑞”。一位姓史的宦官,爱惜柳永之才而怜其潦倒,再次向仁宗推荐,拿着柳永甚为得意之作《醉蓬莱》词给仁宗看,以期获取欢心,以助其仕途升迁。哪料词中有“此际宸游,风辇何处”一句,刚巧同仁宗悼念其父真宗的挽词相合;又有“太液波翻”一语,仁宗过于敏感,以为“翻”字不祥,看后竟气愤地将词稿扔在了地上。

有学者认为,上述事件应发生在柳永“久困选调”的庆历三年(1043)。张舜民《画墁录》说:“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由是其仕途不顺,一再受到阻碍,长期沉沦下僚。柳永大约病死于皇祐五至六年(1053或者1054),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从北宋开始,人们对其词作就褒贬不一。王灼《碧鸡漫志》载,当时对柳词评价相当高的文人,有“《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的说法;对柳词诟骂最甚的宋代文人,则有“遭柳永野狐涎之毒”的说法。那么,其词作本身是否存在如此的复杂性呢?

当时的上层社会,包括仁宗皇帝、宰臣晏殊在内,众口执词,大都攻击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封建正统派的理学家们都指责他在科场失意后,便沉沦于都市繁华的诱惑中,只追求灯红酒绿的放荡生活,创作一些淫歌艳曲。此后,一些自命高雅的文人,也往往贬斥“柳耆卿曲俗”。总之,历来自命高雅的士人们对于柳词“颇以俗为病”,对其内容和格调大多持否定态度。最多说柳词在艺术上有所独创,促进了慢词的发展,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