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立即派人赴开封,先与守卫京城的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联络。*齐,盛^晓?说′王* -首?发-之后,他便自陈桥驿回师开封。进入城中,将士们遵从赵匡胤之令,秋毫无犯。守城的后周军将,不敢轻举妄动,唯有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闻讯,骑马径自皇宫内廷疾驰而出,欲集结部众负隅顽抗。当其行至街上,被王彦升察觉;遂紧随某后,直追至其家中,将其家人全部杀死。赵匡胤入城,登上明德门,命令兵士各返回所属军营驻地,自己也回到原来的官署。
不多时,诸将领簇拥着范质等后周朝廷要员来到赵匡胤官署。赵匡胤一见他们,顿时痛哭流涕,呜咽道:“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范质等人还未及对答,军校罗彦环却手按利剑,厉声说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⑧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无计可施,只好屈身退至阶下,列队朝拜。随即,赵匡胤于官署堂上召集文武百官,依据每人功劳高下确定入朝列班次序。翰林承旨陶其不毂自袖中取出事先写好的禅位制书,当众宣读,称柴宗训退位,由赵匡胤即皇帝位。?x¨x*i.a,n?g*s+h¢u`..c+o?m\随后,宣徽使引导赵匡胤下堂,来到庭院中,面向北方行拜礼。又引他出官署入宫中,进崇元殿,更换朝服,头戴衮冕,正式登基称帝,是为宋太祖。另又将柴宗训及符后等人迁至西宫,去其帝号改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后周历史至此结束。
次年正月,赵匡胤下令大赦天下,改元建隆,仍定都于开封。因他曾于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出任过归德军节度使,故以“宋”为国号,史称北宋,其后,赵匡胤对有功官吏将士,分别封官授爵,给予赏赐。以石守信为归德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王审琦为泰宁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其余禁军诸将领亦分授官职,并兼领节度使。朝廷各重要官署机构均重新任命长官,从而创建起宋朝的统治秩序。与此同时,他又遣使向各地郡县、藩镇通报称帝换朝之事,希望他们改弦易辙,归顺宋朝。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很快激起原后周一些藩镇首领的反抗,其中主要有占据上党(今属山西)的李筠,盘据淮南的李重进。^k_a!n¨s\h?u\z¢h¨u-s/h.o,u~.*c′o^m?
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经营上党长达8年之久。他在自己的统辖区域内,擅自征收赋税,召集亡命之徒。颇具一定实力,以至于后周朝廷亦曾感到李筠“倔强难制”⑨。得知赵匡胤称帝代周,他遂积极准备举兵反宋。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四月,李筠勾结北汉,发动叛乱。消息传入宫中,赵匡胤果断决定速战速决,以“服天下之心”⑩,巩固刚刚创建的宋朝统治。为此,他一方面令石守信领兵前去上党征讨叛军,一方面又令昭化军节度使慕容延钊、彰德军节度使王全斌率军出东路,以策应石守信。李筠自以为宋军将士多与自己是旧友故交,必会念旧情而临阵倒戈,因此掉以轻心,未作认真设防。宋军与叛军一交锋,即发起勐攻,全然无旧友故交之情。首战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败叛军。随后,宋军几路并进,步步紧逼。赵匡胤亲临前线指挥各路人马围歼叛军。石守信会同江宁军节度使高怀德于泽州(治今山西晋城境内),再大破李筠军主力,擒获叛军大将范守图,杀戮北汉降兵数千。李筠率残部逃入泽州城中。宋军团团围困城池,连续攻城数十日,终于破城。李筠知大势已去,投火自尽。其子李守节献上党降宋,李筠的反宋叛乱被平定,北方的局势得到控制。
后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为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权势显赫。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曾一度与赵匡胤分掌朝廷内外兵权。后领命出镇淮南,坐镇扬州(今属江苏)。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即令韩令坤接任其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之职,并令其移镇青州(治今山东益都)。李重进十分清楚赵匡胤此举旨在削夺自己的权势,故而拒不从命,反而派遣亲信翟守殉北上,准备与李筠结盟,南北夹击刚刚创建的宋朝。然而翟守殉非但未与李筠联合,反入开封向赵匡胤陈述此事。返回扬州后,他又劝说李重进“养威持重,未可轻发”,致使李重进未敢贸然起兵反宋。李筠兵败身亡后,李重进自感大祸临头,决意孤注一掷。九月,他于扬州发动叛乱,并派人入南唐求援。不料,南唐主李璟恐引火烧身,不肯派兵相助,李重进陷入“内乏资储,外无救援&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