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大宋王朝 > 第105章完结

第105章完结

皇帝离不开的人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今山东莘县)人,与寇准同朝为相,也是名重一时,他懂得如何做官,人品也好,所以受到人们的爱戴。,墈′书?君, /唔?错?内!容+

王旦考虑事情周全,很受真宗信任。当初真宗想人降天瑞、封禅泰山来宣扬自己的美名,但是却害怕遭到宰相王旦的反对,于是找机会叫来王旦一起饮酒,席间君臣很是高兴。在王旦告退时,真宗还赐给他一坛美酒,说:“这是一坛极好的酒,送给你吧!”等到王旦回府打开坛一看,原来里面装的全是珠宝,王旦顿时明白真宗的意思。从那以后,有关天书、封禅这种事,王旦从不反对。从此以后真宗更加信任王旦,凡有大臣请奏,真宗总是说:“不知王旦怎么看?”王旦性格沉默寡言,神情严肃,朝廷每次议事时,大家众说纷纭,可是只要王旦慢条斯理地说一句话,就能把事情定下来。封禅泰山前,契丹要求在每年宋朝给的30万岁币之外再借些钱币。真宗和王旦商量该怎么办,王旦说:“陛下即将外出封禅,契丹不过是想乘机试探我朝。·x\w+b^s-z\.?c`o,m/他们所要的只是些小钱财,不必在意就行了!”于是王旦下令在每年给予的30万以外再借出6万,并通知契丹,这6万将在明年所给的岁币中扣除。又有西夏赵德明向宋朝声称国内遭逢饥荒,求讨粮食万斛,如果不给,即日攻宋。众臣都说:“赵德明刚刚与我大宋订立誓约,现在却要违背,希望朝廷发书谴责。”真宗又与王旦商量,王旦却请求真宗批准让有司运各地粮食百万斛到京师,通知赵德明来取。赵德明得到诏令后,十分惭愧地下拜说:“宋廷确有能人啊!”真宗处理好了边疆问题,所以得以顺利封禅。

重用贤臣王旦重用贤臣,不以权谋私,这也是真宗看重他的原因之一。寇准虽然常说王旦的短处,可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真宗有时看不惯,把这些和王旦直说了,可是王旦说:“从事理上说应该是这样。我长期为相,政事上可能犯了不少的错误而不自知。寇准能对陛下直言相告,说明他忠诚正直,这也正是我所敬重他的主要原因。¢x¢n*s-p¢7^4¢8,.~c¢o·m/”真宗因此更加器重王旦了。当时寇准在枢密院,王旦在中书省,某次中书省送到枢密院的文书格式有误,寇准马上奏给真宗,结果王旦受到了责备,并亲自到寇准府上谢罪,中书省的堂吏也都受到了惩罚。没过几天,枢密院送文书到中书省,文书的书写格式也有错误,众堂吏都非常高兴地拿给王旦看,王旦却让人送回枢密院告知修改。寇准见了王旦很惭愧,问王旦怎么有如此度量,王旦没有回答。尽管寇准屡次和王旦过不去,可是王旦却不计较,他在寇准被贬官后,仍旧向真宗推荐寇准,使他升武胜军(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得以为国家效力。寇准有时生活过于铺张,甚至超过皇上,真宗就对寇准有了看法,一次和王旦提到,王旦只慢慢地说:“寇准确实贤能,只是有时呆得没有办法。”真宗觉得说得也是,就没有追究寇准。王旦对于贤臣重用,不计个人得失,可是对于那些奸佞小人,王旦却是丝毫不让他们得势。当年真宗想以奸臣王钦若为相,王旦极力反对,使得在王旦生前,王钦若没在朝中得宠。直到王旦逝后,王钦若才被任为宰相,他对人说:“因为王公的缘故,我为相晚了十年。”还有真宗朝的另一奸臣丁谓,王旦也不重用他,说:“丁谓才气虽好,但人品不行,如果将来能居人上,让他独当大权,定会祸累其身。”后来丁谓的结局,正如王旦所言。

为官清廉王旦为官清廉,他从不置办田宅,还勉励子孙要自立,不可过于依赖祖宗。一次真宗看到他的住所简陋,想要赐给他新居,可是他却以先人遗留的旧舍为由婉言辞谢。旧宅大门坏了,主管的人拆掉重新修复,暂时从侧门出入,王旦到了侧门,俯在马鞍上而过,大门修好后,又从大门走,从不问起这件事。

王旦从泰山封禅复命后,身体多病,每年都要求解职,真宗只是褒奖他,却当面谕告他不准辞职。他后来又向真宗奏请,真宗仍然不允。一天,王旦单独和真宗见面时又提到这事,真宗却命皇太子(仁宗)出来拜见王旦,王旦惶恐要走,太子追着拜见他,王旦说:“太子盛德,他日定能承担起陛下交付的重任。”并向太子推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