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乘胜收复燕云16州,以除后患。就在寇准考虑如何说服真宗出兵与辽决胜负的时候,在宋真宗出征以前就已被派到辽国去谈判的宋官员,正与辽国进行谈判。
因辽军吃了大败仗,处境很不利,就同意了和宋朝议和。辽国同意与宋议和的消息传来,一些主和派死灰复燃,谣言四起,说寇准想利用军队,夺取权势,有野心等等。
主和派势力强,再加上宋真宗始终就没有抗辽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寇准无法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好同意议和。
澶渊之盟议和是有条件的,要每年给辽国一些银子和丝绢等。宋真宗曾对去议和的宋官员说:“只要讲和,不得已,即使每年给一百万也答应。”这真是卖国求和啊!但寇准对派去议和的宋朝的官员道:“皇上虽许诺百万银绢,可是,你答应的数目不得超过30万,成败在你。超过这个数,我就杀你的头!”这样,宋辽议和谈判各执己见,反复多次,最后终于在公元1005年初,双方订立和约,规定北宋每年要给辽国白银10万两,丝绢20万匹。这已是不小的数目啊!无疑这将加重宋朝人民的负担。因为这次和约是在澶州(即澶渊)订立的,所以史称“澶渊之盟”。和约订立以后,主和派们以为天下无事,自此太平了,他们奔走相告。殊不知,这是屈辱的和约啊!接着宫内又误传为每年给辽国300万银绢。宋真宗听了,开始也大吃一惊,认为太多了。很快,他又说:“姑且了事,这也可以。”当他知道确切数字后,竟然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宋朝的谈判的“胜利”,还亲自写诗以示庆祝。这一心妥协无能的宋真宗,真不知天下还有屈辱和可耻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