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大宋王朝 > 第70章完结

第70章完结

所谓“冗费”是指皇帝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修建豪华的佛寺宫观以及各种赏赐等等的开支。^微\趣\小^说~ _首^发-

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宋朝廷入不敷出,造成了政府重大的经济危机,而过度膨大的官僚队伍又使宋朝政治陷入濒临瘫痪的境地,仁宗之时,这所有的危机都已经暴露无遗。

北宋皇帝是怎样换取边境安宁的宋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宋真宗与辽朝在澶州订立“澶渊之盟”,规定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换取了北方边境的和平,并一直持续到北宋末年。

但是,到了仁宗时期,新兴于西北的夏(西夏)又成了宋朝边境上的另一威胁势力。宋仁宗宝元元年十月十一日(1038年10月31日),李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在宋太宗时起兵反宋,后归附辽朝受封为夏国王、定难军节度使,宋朝曾多次派兵攻打,均以失败告终。真宗即位后李继迁表示愿意归附宋朝,宋朝任命他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名李保吉,但是李继迁还是不断侵扰宋,并攻占了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改为西平府。~3¨叶*屋_ !唔·错·内~容′景德元年李继迁死后,儿子李德明即位,先接受辽封为西平王,景德三年(1006)又与宋议和,被宋封为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与宋朝保持相对友好的关系,但与此同时,却积极发展势力,在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建城为兴州,并把它作为新首府准备称帝,可是,在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没来得及称帝就死了。宝元元年李德明的儿子元昊称帝,创建夏。从此,维持了三十年的和平政局被打破。

从宋康定元年(1040)到庆历二年(1042),宋朝和夏分别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定川寨(今固原西北)展开三次大战,宋军三次都被打败,西夏军也死伤过半,双方都损失惨重。宋夏终于谋求妥协,庆历四年(1044)十月双方订立和约,西夏臣附于宋朝,宋朝每年“赐”银、绢、茶等大量财物,并开放边境贸易,宋夏关系又趋于缓和。

而辽朝看到宋朝正与西夏作战,无暇北顾,庆历二年九月,故意说要索取后周世宗所占关南十县,宋仁宗没办法,为了换取和平,只得答应每年增“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比¨奇,中`闻-枉? !毋?错?内+容`北宋皇帝信奉的是拿钱消灾的原则,纳银赐绢来换得边境的所谓“和平”。

庆历新政是怎么回事宋朝经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到仁宗初年刘太后执政时期,立朝已有七十余年,积弊日深。明道二年(1033)三月刘太后死后,仁宗亲政,真正掌握了大权。

庆历三年(1043),士兵王伦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发动起义,陕西商州张海、郭邈山领导饥民起义。此时,正值宋与西夏交战而连战皆败,而就在前一年,宋廷又刚刚被辽胁迫答应每年向其增纳银绢。内忧外患交相侵迫,有识之士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求变革以挽救统治危机。仁宗也想要改革弊政,三月,吕夷简罢相,仁宗重新起用欧阳修、余靖等人为谏官,议论时政。四月,又任命范仲淹、韩琦为枢密副使。八月,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仁宗想依靠他们改革弊政,更新政局,多次督促他们拿出变革方案。庆历三年九月,范仲淹上《十事疏》作为系统改革的基本方案。十事包括: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见《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这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建议,全部被仁宗采纳。范仲淹提出的十事,绝大多数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时称“新政”,史称“庆历新政”。

新政从十月起陆续实行,首先实行的是“择官长”,意图改变从前即便是无能、老弱、贪污的官员也能依资格选任的状况。同月末颁布了改革考绩的诏令(即“明黜陟”),改变原先文官三年、武官五年,一律升迁等方法。在罢黜了一批贪浊不才的地方官后,整个官僚集团受到很大震动。十一月下旬,先后颁布诏令“抑侥幸”,不许权贵子弟担任馆阁职务,又对“恩荫”进行改革,分别限制及降低以“恩荫”取得官资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