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 第19章完结

第19章完结

黑掉杜洛周的是葛荣,他最早的领导是鲜于修礼。+w,e′i`q,u?x,s¨._n¢e?t+在杜洛周起义的第四个月,鲜于修礼也在定州左人城起义,开始屠村掠野,攻向定州城,并宣称要收并那些住在定州贫民窟的原先六镇降户。这该死的宣传口号把那些住在定州城的六镇降户害惨了,结果城里头稍微长得粗壮一些的六镇人都被定州长史甄楷收拢来杀光了。

甄楷此举看似果断勇猛,其实完全是饮鸩止渴。当时六镇之人还完全保持着鲜卑习俗,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性与当地汉民完全不同。在他们眼里,正是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让他们的生活从天堂坠向地狱,所以对汉化有着天然的仇恨。对汉化的仇恨一旦转移到人身上,便是对汉民的极端仇视。现在甄楷对六镇之人大开杀戒,便意味着六镇的叛军在攻城后也会疯狂地屠戮河北汉民。

但是这次起义军不仅对外无纪律,内部也不讲组织原则,接连发生了义军首领火并的事。鲜于修礼的反叛事业还未做大,便被自己的手下元洪业杀死;紧接着,鲜于修礼的部将葛荣又杀了元洪业,占有了鲜于修礼的所有兵马。^2\捌\墈_书`蛧? \哽+芯`蕞_哙*相比于六镇的前几位领导,葛荣做大做强的能力更上一层楼,他接连击垮北魏派出的章武王元融、广阳王元深的大军,几乎将北魏的主力部队摧垮,一时锋不可挡。

此次河北起义,比起一般的叛乱更具有破坏性,因为六镇之人不仅对北魏的廷极端仇视,对河北的汉民也非常憎恶。由于文化、种族的巨大差异,葛荣的部队与当地汉民完全水火不容。他们攻城掠地,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完全不顾当地汉民死活。如沧州、相州被其攻破后,居民都死亡过半。而冀州、瀛洲等地的二十万汉民受到战火驱赶,被迫流亡到山东青州。河北人民自五胡乱华后又遭受了一次血与火的融合,而且这股潮流将继续蔓延到整个北魏大地。

至此,葛荣叛军已发展到数十万之众,号称百万,占据河北大部分,并开始围攻河北相州(州治为邺,今邯郸附近)。一旦相州被攻破,北魏都城洛阳便危在旦夕。

就在外面烽火四起,整个北魏王朝摇摇欲坠的时候,北魏宫廷内部又发生了一次可怕的地震,加速了自身的灭亡。/齐′盛?暁\税·罔¢ _已^发·布~嶵.歆′彰.结,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3

风雨飘摇的北魏王朝

北魏朝廷被四周的叛乱弄得焦头烂额,原先巨额的财富经过胡太后的挥霍、常年的军队支出后,朝廷的到此时已经入不敷出。不管多么的尊贵人一旦穷了想找钱,就得放下所有的尊严,低声下气去求人家,国家也是如此。

面对这巨大窘境,北魏朝廷和常人一样,想到了两个招:开源和节流。对国家而言,开源有很多办法。然而此时来钱最快的是征税。此时的北魏朝廷早已昏了头,竟然提前征收了六年的租调。但一看亏空还太大,于是又开始征收五花八门的税:比如,你要去集市买菜,商店买布,你都得交税(相当于消费税);你要出差,旅游住店,也得交税(跟现在海南岛收取住旅客的政府调节基金异曲同工,只是北魏提前了一千多年)。这样一来,老百姓怨声四起了,但粮食不能不买,衣服不得不穿,税也只好交了。

以前朝廷里也出现过卖官鬻爵的事,但都是刘腾、元义的个人腐败。这次为了筹措军粮,北魏朝廷也与时俱进,做过很丢脸面的事——由于河北、关中叛乱不已,朝廷便向各地的老百姓传达了这样的文件:凡有能把粮食送到这两地的,只要到一定数量,便能授官,而且上不封顶。

但这开源的方法成效还不大,于是北魏朝廷便想着节流了。这一招,胡太后当时造佛寺时也用过,因当时国库空虚,就下调了百官的工资。但北魏朝廷此次是省到家了,把平时过年过节赏给百官的酒肉都取消掉了。百官可能都在骂,这姓胡的女人太不会当家了,以前国库里的布匹绢缎随便搬,现如今竟然连牙缝里的钱都省了。女人当家,就是靠不住。

小皇帝元诩渐渐成人,他与自己的亲生母亲胡太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摊上这样一个挥霍无度、风流成性的母后,的确是人世间最不幸的事。明明是祖宗留给自己的江山、自己的财富、自己的子民,她却要任意挥霍,弄得土地沦丧、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现在关中被万俟丑奴占据,河北之地完全受控于葛荣,山东也是群盗出没,山西为契胡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