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定策奇功”抢到手就是了。李清说,这伙人中另一位重要角色刘泽清,原来也表态拥护潞王,一旦听说马士英与其他几位将军结成同盟,“至是以兵不敌,改计从(高)杰等。”[46]所以,他们远比史可法们灵活,别人还在踌躇、还在煎熬之际,他们却早已摇身一变、顺势而动、稳操胜劵。
十
李清还提到在这过程中朱由崧有一个举动:
时王闻,惧不得立,书召南窜总兵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协谋拥戴。[47]
可能性不知如何。更多迹象表明,朱由崧“被”拥立的成分似乎较大,无论以他的头脑,还是以他彼时的处境、心气论,都不像有能力采取主动。
综合各种所述,我们大致复原一下朱由崧时来运转的那一刻:他随潞王等来到淮安后,落拓登岸,穷困潦倒,与几位随从靠借来的一千金度日。正在无计可施之际,一日,忽然遇见几个陌生人。其中一个,掏出一封信笺,上面写着恭迎他去南京继承大统之类的话,具名者“马士英”、“刘孔昭”等等,都是些响当当的人物。当然,来者不曾告诉他的是,他们在淮安首先寻找的是潞王,可惜,打听来的消息显示,潞王的船队前一天就驶离该处,现在甚至已经渡过长江。换言之,当初若非黯然离开王舟,他本人也将与这样的机遇失诸交臂。然而,事起突然,一时间,福王信疑参半。不过,很快马士英就亲自赶来觐见,带着几位军事强人的效忠信,还有浩浩荡荡的军队。朱由崧终于明白,一件大事即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