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大唐:如此江山 > 第40章完结

第40章完结

一、万人敌

看过美国大片《兵临城下》的人,想必都会对德国和苏联的狙击高手对决留下深刻印象。?鸿¢特·晓¢税*徃? !庚?辛!最?哙¢其实,在使用弓箭的唐代,也曾有过这样类似的一幕。这一幕是在唐与吐蕃的对垒中出现的。

玄宗手里的唐朝,兵力鼎盛,拓地万里。不过唐朝始终存在着一个极为强悍的对手,那就是吐蕃。在争霸中,双方一直斗得难分难解。可以说,唐代几乎所有名将,除了初期的开国功臣之外,都与吐蕃交过手。胜负也在对半开。到了玄宗手里算是压了吐蕃一头,但也是血雨腥风,代价昂贵。

王忠嗣是玄宗时期的名将,他在守河西的时候,也曾与吐蕃屡次交手。有一次,唐军攻打吐蕃的一个城堡,其中有个吐蕃猛将率军守城,射术精良,将进攻的唐军射杀无数,唐军伤亡很大。王忠嗣见状大怒,于是在军中发布召集令,让善射的战士来对付他。一个叫李晟(shèng)的战士应声站了出来。只见他弯弓搭箭,一声霹雳,箭已离弦。再看那边,原来还气势汹汹的吐蕃将领,一头栽倒。?山′叶¢屋· *免.肺/跃_毒/李晟一箭中的!三军为之沸腾欢呼,士气大增,一鼓作气攻下了城堡。王忠嗣眼见这一幕,也不由感慨,他抚摸着李晟的后背,说:“小伙子,你可真是万人敌啊!”

这是天宝五载(746),727年出生的李晟,这年才十九岁。正是一个刚刚从军的新兵蛋子。

就是这个新兵蛋子,在此后的岁月中为唐代一次次立下战功,最后居然成了唐朝的救难功臣,被视为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旧唐书》就夸他是:“一清宫掖,德比伊、周;再殄凶渠,功超卫、霍。”后代也是将他和“再造唐室、平定安史”的郭子仪相媲美。

事实上,他最关键的功劳只不过是平定了一次由哗变引起的叛乱,这个功劳多少有点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对他评价极高,而在后代名声却不够大的原因。相反地,他有个儿子,比他的名头可大得多,那就是雪夜入蔡州的李愬。算得上是“父亲英雄儿好汉”的典型了。?嗖¨艘?小/税\旺¨ ¨已~发`布/醉!歆`蟑\洁\

唐前期,薛仁贵开创了一个“薛家将”;唐后期,可与之媲美的大概就只有“李家将”了。论后代的名气,薛家将要大得多,但如果要说功劳的话,李家将可就比薛家将要大得多了。

二、出身军人之家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洮州又称临洮郡,秦朝长城的西端就在这儿。这是秦的西境尽头。

所谓临洮,就是临着洮河——黄河的一条支流。洮河,就从吐蕃地域流出高原,流入唐朝界内,接入黄河。

沿着洮河上溯一点点,就在唐蕃边境上,是著名的神策军最初的驻地所在。后来,李晟在神策军杀出一片天地,率神策军立下不世功勋。他和神策军的缘分,可真不是一般的深厚。也许早在他出生的时候,这缘分就注定了。

临洮属于陇右。陇右——陇山之西,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甘肃省。玄宗的时候,有一个节度使就叫陇右节度使,还有一个河西节度使,都分布在河西走廊这块,共同遏制吐蕃的东北方向。

实际上,陇右从汉代就是出将才的地方。汉武帝时候的禁军大部分出自这里。可见此地民风剽悍,自古尚武。再加上这里是长期争战之地,从军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李晟的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都只是陇右的裨将。所谓裨将,就是小将、副将。估计是功劳不大。

但有人根据一块流传至今的《李晟碑》说,李晟的祖上做过不小的官。碑文上记载,李晟的曾祖父、祖父都曾当过刺史、都督之类的官员。如果真是如此,那级别确实不低。但仔细看这些官名,却都是“岷州刺史”、“叠州都督”,岷州、叠州都是洮州邻州,是李晟本乡土。显然,这些官衔,都是因为李晟发达了之后,朝廷给予其祖先的赠官,用以彰显荣耀而已。

而且就在李晟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个孤儿。除了世代习武从军的传统,大概也帮不到他太多。不过正是这个孤儿,却让这个李姓家族从此翻身,一跃而成为唐后期最出名的武将世家。

实际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