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是营州人,比如大名鼎鼎的李光弼,还有后来围邺城的九节度之一王思礼。
安史之乱,夸张点说,几乎就是一次营州人的内战。
三、安禄山的第一份工作和营州
营州是安禄山的老家,也是他成长、发家的地方。可以说,营州见证了安禄山的前半生。
安禄山的第一个职业,就和营州密切相关。开元初年,安禄山逃出部族,虽然才十多岁,但他不得不从此开始“闯荡江湖”了。那么,“闯荡江湖”的安禄山都干过些什么活儿呢?
在从军之前,我们只知道他做过“互市牙郎”。
所谓的互市,就是设在边境上的外贸市场。唐朝时候做生意都需要在市场中进行,当然这里是大宗的批发贸易,类似于今天的小商品市场。而“牙郎”,则是中间人的意思。这个中间人很必要,首先是充当语言翻译,既然是“外贸”,那就要和不同民族的人沟通,翻译就变得很要紧。据说安禄山会六蕃语,就是六种民族的语言。甚至有说通九种的。其次,每次贸易都要订合同,需要有个中间人作保,还要到政府部门“公证”,同时还要交税。安禄山就是这个中间人。拿今天的话来说,安禄山相当于是国营外贸公司的一个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