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
读过信,孙耀庭想马上复信,谁知连续腹泻,竟病倒在床。待病情稍稍见轻,他就马上爬起床,身披棉大衣伏首案头,以微颤的右手,向台湾那位断绝几十年音讯的老朋友写下了长达六页的回信。
若说孙耀庭在青年时期还有点儿火爆脾气的话,到了晚年,他脾气则和缓多了。再加上他的一生传奇经历,什么样的人们都愿与之接近、交往。新来广化寺的小和尚时常来找他聊天,讨教一些宫内秘闻。连看门师父都喜欢与他谈天说地。一个瓦工师父来庙里干活儿,见孙老行走不方便,遂为他找来了一根花椒木手杖,说手持此杖能防止半身不遂或手脚麻木。
每逢有人问起这个手杖的来历,他总是说,“我这后半辈子尽遇着好人哟!”
应该说,孙耀庭一生中,先后有过四枚印章。在宫内司房当小太监时,他每天练书法,兴趣所致,便去刻字铺刻了一枚阳文篆字印章,后来,在辗转流离中失落了。解放初期,他负责北京市寺庙管理组的财务,于是又刻了一枚长方形的隶书阳文印章,用作履行财务手续——代替了叩印指纹,亦凭此领取工资,这样先后使用了三十多年。
在寺庙中,一个青年木匠结识了他,见他有时练习书法,又无一枚好印章,就怀着敬意,专为他刻了一枚小篆阳文印章。因这个热心的青年人初学篆刻,不甚懂章法,仅以左右为序,刻写了“耀庭”二字。
第四枚印章,也就是末代太监的最后一枚印章,倒与本书撰写有关。书稿撰成之时,本书插图中的一幅孙耀庭书法作品,唯缺一枚印章,笔者老弟贾利华连夜刻了一枚“急就章”。石料也不错,但在笔者赏玩时,不慎摔裂。笔者大弟贾建华闻知,火速送来一枚雕刻着狮子头的青田石,复请老弟镌刻了一枚阴文篆章——“孙耀庭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