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您这么说,安德海在热河政变里,起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如果没他,慈禧还不完啦?可我听有人说,安德海是假太监,李莲英也是假太监,与慈禧有染,关键时刻才派上了用场。-删_芭_看-书,蛧′ *追`蕞·新+漳?节-陈师父,您说呢?”
“扯臊。这都是宫外人的瞎猜,毫无根据!我伺候慈禧日子也不算短了,知道他们个底儿掉。安德海是河北东光县人,李莲英是河北大城县人,一点不假,他俩都是真太监。自打他俩在宫里一红,就有人说了,太监河北的多,其实也不一定。如果说他俩没净身,是假太监,这事是瞒不了所有人的。至少在宫里,他们就过不去这一关。不单进宫得检查,进了宫,当小太监时,隔年还得接受慎刑司验身,这,假不了!”
“再说,咸丰哥八个,对慈禧都管得挺严,哪儿容忍她找假太监呀!”由此,陈师父又谈起了慈禧与咸丰哥几个的关系。“那更有意思了。慈禧最怕的是五爷奕谟。他一辈子没当什么朝廷重臣,临到死还是个‘谟贝子’。恭王病重时,慈禧和光绪去看望他,恭王嘱咐说:‘我要是不成了,死后你们要记住,宁用奕谟,不能用奕(匡力)。,E*Z.暁?说?惘. ~已`发*布!嶵,欣_璋?踕~’当时,奕(匡力)是庆王呀。下边就有了慈禧、光绪与恭王的一段对话。”
“奕(匡力)毕竟跟了你这么多年了……”慈禧的话没继续往下说。
“咳,”恭王叹了口气,“甭看他跟了我这些年,我在,他不敢怎样,我不在,他要显形。”
“为什么要用奕谟呢?是何道理?”光绪问他。
“凭我的经验,他靠得住。我遇事都找奕谟,他主意高,也正!……”
“六叔,我应该如何治天下?”光绪又问恭王。
“你要记住:以‘孝’治天下呀!”临危之际,恭王就留下了这么简略的一句话。
聊到这儿,陈师父加重了语气,“因为他早就看出了慈禧与光绪的不和,这是话里有话啊!”
“慈禧在奕谟生前,最怕的就是他了。-小¢说\C¨M~S? _首+发*”陈师父说,“我举个例子。一次,慈禧由内右门去慈宁宫,听太监禀报有人在那儿。就问:‘是谁呀?’太监回答说:‘是谟贝子,正光着脊梁,光着脚呢。’慈禧听说后,马上让太监打道回宫,‘我不去了……’你说慈禧怕奕谟到了什么份儿上?!”
“上层鸡吵鹅斗,是他们的事儿。可太监一掺合,准坏事!”陈师父又讲起了另一件事。“不记住,就有杀头之祸啊!就说,安德海吧,他可以说是为慈禧立了大功的,到后来还不是被砍了头?”
“慈禧咋不保他呀?师父,我听说安太监被杀时,慈禧得信儿晚啦。”
“这内幕呵,可不是那么简单!安德海起先是伺候咸丰皇帝的,又为西太后立了一功,自然在宫内说一不二了。可也招来了忌恨,人得意的时候,就得惦着倒霉,这可不能忘喽。按说,太监不能派差出京,这是规矩,他恃仗慈禧,没把这当回子事儿,可就出了大祸。同治年间,安太监惦着去苏杭逛一趟,就提出去那儿采买‘绣龙衣’。慈禧言听计从,说:‘小安子,你就去一趟吧。’那时没有火车,只能到通州去乘船,这一去可就没回来哟!……”
“您就赶紧说嘛,这是咋回事?”孙耀庭是个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急性子。
“先甭急,这得说远点儿。外人都说是山东巡抚丁保桢杀了安德海。其实不然,实际是恭王借刀杀人除掉了安德海,这才是真正的内幕呢!以住,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