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冠连才,那可是咱司房的前辈哟。^0\0?暁¨说^网′ \醉¨欣,章-踕^更~鑫¢哙¨”陈师父一掸袖口,又拿起了那个紫砂小壶,翘腿坐在了太师椅上。
“那个冠连才呵,就是京北昌平县南七家庄人。进宫后,起初在咱司房当差,把司房的账目,管得有条有理,显出了才干。他在司房一炮打响,被慈禧启用当上了贴身太监,成了她的心腹。同治驾崩后,光绪即了位,慈禧派他去光绪身边,名为照顾皇上,实际是监视光绪的坐探。他经过观察,觉得光绪是个忧国忧民的皇上,于是不忍伤害光绪,反倒成了他忠心耿耿的助手,为康、梁支持下的‘戊戌变法’穿针引线。变法失败后,慈禧下决心废掉光绪,朝野一片轰动。一个叫吴可读的大臣,给慈禧递上了奏折,以一死而行‘尸谏’,其中写了这么一句话:“一错不可再错。”极力反对废光绪。可慈禧哪儿听这一套呀?只能白白地死了一人啊!”
“寇连才与这事有嘛关系?”孙耀庭问。!s¨a!n¨y¢e\w\u-./o/r·g-
“你甭急啊!”陈师父放下二郎腿,凑近身子说,“他虽然是个好人,在咱老佛爷眼里头,那可是个反叛啊!吴大臣递上奏折后,寇连又上了一道摺子,当面呈给了老佛爷。口气更强硬了,说象吴大臣的奏折,‘不可一日不看,不可一日不读……’老佛爷刚开始看了他的摺子,觉得不错,那上面建议如何治国安邦,修练海军,还提了十条奏议。可是看到后来,奏摺居然在对待光绪的态度上,发表了非议,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劝慈禧改变作法。这还了得,慈禧勃然大怒,当面唤来寇连才……”接着,陈师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冠连才之死前后的情景。
“你知罪吗?”慈禧厉声责问他。
“我知罪。如果老佛爷以为有罪,那么此罪该当剐刑。”
“你知罪就好,来人哪!”慈禧当即把他交内务府关押,两天后,又将冠连才移交刑部在菜市口斩首示众。-我*的¢书*城¢ -首`发·
“你知道吗?为什么老佛爷这么大气,就是迁怒他居然敢为光绪说话,才招致杀身之祸哟。”说到此,亦曾伺候过光绪的陈师父,为之赫然击掌而叹。
听到此,孙耀庭才知寇连才为嘛在司房有如此高的声誉。
“比较起来,隆裕虽然没什么太大才能,可比起端康就强多喽。至少,她在笼络人这方面挺行。”
“陈师父,你说个事儿,”孙耀庭并非不信,但愿听其详。
“就说,小德张和姚孟山吧,他俩当过隆裕宫内的总管和二总管。直到他们出了宫,还准他们二人随时听从差遣,对太监,哪个皇帝不是用过就完事,谁还这么惦着呀?”
“真的?我咋没听说呀?”
“小德张虽然出了宫,可也召了不少人恨,隆裕一死,谁提这码子事呵!”
孙耀庭听了,有点儿将信将疑,于是,背地在司房查找了账簿,在出宫的花名册上果然发现了这个记载。上边清楚地写着:“原品休职。”也就是说,他们拿着原有品级的俸禄,终生奉养。在晚清太监中,这是极为破例的两位太监首领。
沉浸在纷杂的晚清琐闻之中,他似乎顿悟了点儿什么,可是,细想想又说不清…
六 “大婚”之日
渺渺紫禁城,对于这个纯朴的农村孩子来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
宫内,那数不清的种种礼仪,陈设以及奇珍异宝,令他眼花缭乱。他读过几年私塾,对于宫里各处的对联和匾额,尤感兴趣,闲暇之际,总爱遛达在这些深奥的警言、哲句面前,沉思良久。对有些不甚理解的辞句,他常请教于陈师父,有时也向信老爷询问,特别是信修明溯源旨近的娓娓诠释,总使他有一种百听不厌之感,回味无穷。
他渐渐地发现,每个宫内的屏风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