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汉族而入主中原。对中华的士民来说,清朝皇帝是征服者,清朝是外来政权。而对清朝统治者来说,和蒙古人一样,他们把整个中国看做自己的战利品,无论对关陇、幽燕、齐鲁、河洛,还是江南、巴蜀、岭南,一视同仁皆是其新占的地盘,他们重视的是自己发家的关外或漠北,那里才是他们的“老营盘”,是留后路的地方。
明朝则不一样,这是赵宋灭亡近一百年后,一个将“鞑虏”驱逐出去光复中华的汉族政权,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很少见的北伐而非南下统一中国的政权。江南,才是他们的根本重地,是朱明王朝的发祥地。而且,当明朝的大军在徐达、常遇春率领下攻占元大都、光复幽燕之地时,这块土地从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开始,经辽、金、元,已被异族统治了四百余年。可以说,这是一块高度“胡化”的土地。
明朝的“两京制”,在这样历史背景下产生。尽管,其直接的原因乃是朱明王室的一场内讧——燕王朱棣取代了侄子建文帝登上皇位。
定都南京是权宜之计
在元末群雄并起时,朱元璋从自己的老家淮河流域一带经营,一点点向南扩充,取应天(南京),占浙西,“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南京附近的州县是其取得天下的根据地。他建都南京后,扎稳基本盘,进而挥师北上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