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底口号:“师罗曼罗兰!”
他底招牌:“老共产党员!”
假如你问他做什么工作?
“一般的,每天都做一点。-捖?本¢榊′栈` ?耕′欣.醉`全?”
第三十三章(3)
的确,他好像并没有说错,他底职务据说是文艺教学。
陈年老账都已经无可查考,五年来他整整上过十课——两课:六小时——一年,平均:一分钟——一天。
除去睡觉、吃饭、蹲马桶、听唱片,他似乎还有足够的业余时间。
无论谁由于怀才不遇而怨天尤人,无论谁由于野心未逞而愤愤不平。
无论谁由于受处分而思想难通,只要他闻到风,立刻就大起共鸣:
“你是天才,你底心怀像海——不,比海还深,比海还打!
你将占有这一整个时代,永恒将为你含笑,历史将为你开花。”
“你聪明,你底智慧像书,——比书还成熟,比书还丰富;你底光辉永远不能磨灭,雪包不住火,泥土买不掉珍珠。?白`马`书/院? *嶵^鑫·漳~劫!更!欣^快,”
最讨他厌烦的就是领导:
“那是一位首长”就等于说“那家伙糟糕!”
没有哪位负责同志放在他底眼里,至于什么支书什么组长就更甭提了!
不得已他才出席小组会,有时也参加一下支部大会;寸金难买寸光阴,正好静坐养神。
低着头伸腿合着眼假睡。
他说着话活像卜郎鼓,止不住底摇呀摇他底头:
“鸡毛蒜皮!同志们呀,切不要遍地捡芝麻,大篓倒香油!”
“这个时候的大任务是我!”
整风会上她点着自己鼻尖说:
“我要不说话,时代就显得冷落,我要不点头,问题就不得解决!”
蛮横地向着党组书记:
“我提议开出你底党籍!”
指着中宣部底负责同志:
“社会主义这一关,非我批准你过不去!”
“反右”后期,李又然被戴了一顶右派帽子,到京郊怀来县花园公社一个社办小厂里劳动改造去了。*k~a¢n^s_h^u^j`u~n·.?c^c\有人偶然见到了他,蓬头垢面,像个囚犯或乞丐,独自住一间屋子,床上、地下,被褥、衣物,纷然杂陈,一片狼藉。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床底下的地面上并排放着两只一般大小的大笨碗,比宴席上用的大海碗还大,两只碗的形状、颜色也全都一样。听厂里人说,那两只碗的用途是截然不同的,一只用于吃饭,另一只用于夜间撒尿。两只碗紧挨在一起,除了他自己,恐怕再也没有人能够分得清它们的用途了。
“文革”结束之后的1978年,文联、作协筹备和复查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就纠正错案找李又然征求意见。那时,李又然住在复兴门外木樨地附近一座低矮的小平房里,墙上没有窗户,只有一扇不到一人高的门,出来进去都要低头弯腰。屋里非常狭窄,一左一右靠墙放着两张用条凳和木板支起来的床,他和他的女儿各睡一张床。李又然虚弱得多了,乱蓬蓬的头发,黄瘦的脸,迟滞的目光……当那位工作人员把嘴挨近他的耳朵,大声请求他谈谈意见,他微微摇摇头,有气无力地吐出两个字:“没……有。”脸上神情依旧,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他被改造成了这个样子!
第三十四章(1)
第三十四章座谈会上为了“清算丁玲在文讲所所散发的毒素”,在作协党组扩大会之后,公木在中国作协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文讲所组织召开了8次部分毕业生的座谈会。说是“在接受了党组扩大会的启发和教育以后,也就是上了大课以后